[實用新型]自動記錄存儲式汽車輪胎預警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078404.8 | 申請日: | 2007-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00646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詹春洪;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詹春洪 |
| 主分類號: | G07C5/08 | 分類號: | G07C5/08;B60C2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文榮 |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成都市高***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記錄 存儲 汽車輪胎 預警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胎預警裝置,特別是一種自動記錄存儲式汽車輪胎預警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輪胎預警裝置,分兩種一種是間接式輪胎預警裝置,是通過汽車輪胎的轉速差來判定輪胎的壓力是否過高或過低,而不能檢測到輪胎的溫度,如果兩個輪胎欠壓相同或超壓相同則其轉速也相同,此時無法判定壓力的過高或過低。另一種是直接式輪胎預警置,是在輪胎內設置一個傳感器來實時檢測輪胎內的溫度和壓力數據再由無線方式發射給主機接收處理顯示,此種產品比間接式輪胎預警裝置有所提高,但大多數不能實時記憶,而輪胎狀態數據在斷電后卻無法保存,有些產品能保存數據卻不能讀出顯示,或在輪胎由于壓力過高而爆胎后,輪胎內的壓力迅速下降到標準大氣壓力,相當于是輪胎漏氣或低壓,而主機所記錄的高壓預警數據會被下一次突來的低壓或漏氣數據給替換掉,主機所記錄的也就是漏氣或低壓,如出現交通事故會給事故的判定帶來不便。無法給產品及事故的責任認定提供依據。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供一種具有自動記錄存儲式的汽車輪胎預警裝置,采用實時的數據記錄存儲,并能將汽車輪胎的各種預警狀況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狀況進行存儲,由液晶顯示器顯示出來,以便于給責任的認定和事故的判定提供有力的依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自動記錄存儲式的汽車輪胎預警裝置由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和記錄存儲控制主機構成,記錄存儲控制主機由無線數據處理電路、顯示驅動電路、記錄存儲電路、液晶顯示屏(LCD)、電源供電電路組成,其間是有線聯接,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設置在汽車輪胎內,由數據采集電路、數據處理電路、無線射頻發射電路組成,其間是有線連接,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和記錄存儲控制主機之間為無線連接,記錄存儲控制主機設置在汽車駕駛室內。自動記錄存儲式汽車輪胎預警裝置通電后,可設定汽車輪胎內的各種狀況預警值,即:最高溫度上限值,最高壓力上限值,最低壓力下限值,設定后由記錄存儲控制主機自動記錄存儲。設置在汽車輪胎內的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檢測汽車輪胎內的壓力、溫度和電池電壓,通過編碼將數據以無線射頻方式發射給記錄存儲控制主機進行處理,記錄存儲控制主機首先分離出汽車輪胎的壓力數據、溫度數據、電池電壓數據,再根據所設定的最高溫度上限值,最高壓力上限值,最低壓力下限值,進行比較,若是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所采集到的數據超出設定值時,則將此數據按照溫度過高、壓力過高、壓力過低分類進行存儲。方便以后數據按照分類讀出和顯示。若未超出設定值,則按正常方式進行存儲。數據存儲后再由液晶顯示屏顯示出所采集的數據和狀態。若數據為正常狀態,則液晶顯示器只顯示出汽車輪胎的壓力和溫度值,若數據為非正常狀態,則液晶顯示器顯示汽車輪胎的壓力和溫度值和預警狀態,并用聲音提示。若需讀出歷史數據,則按住記錄存儲控制主機的JS102和XY103在3秒以上,記錄存儲控制主機將從最后一次寫入的數據讀出并顯示,再按一次JS102,則顯示倒數第二次的數據。每按一次JS102,則往前讀出并顯示數據,再同時按住按鍵JS102,XY103在3秒以上后,記錄存儲控制主機恢復到正常接收工作狀態。
a、無線數據采集傳感器,D501正端與L501和VCC連接,負端與電源地連接,IC6的2腳、3腳、4腳、5腳、6腳,分別與IC5的14腳、12腳、13腳、9腳、11腳連接,IC5的3腳,4腳,5腳,6腳,7腳,8腳與電源地連接。IC6的1腳通過R501與電源VCC連接,IC6的7腳通過R502至Q501的基極,Q501的集電極與C504、C503、ANT1連接,Q501的發射極和C503的另一端與電源地連接,C504和ANT1的另一端并聯后通過L501與VCC連接,通過C505與電源地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詹春洪,未經詹春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7840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