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306028.8 | 申請日: | 200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69762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畢爾·拉基斯;安德魯·諾瓦斯基;莎拉·懷克恩;克里斯·瑞斯;約翰·斯多克斯;弗蘭克·鮑爾;林健;楊加豐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3/70 | 分類號: | F16H3/70;F16H57/08;F16H5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振安創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祁純陽;王愛群 |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裝置,尤其是指一種用于汽車上的可自動改變變速比傳送旋轉運動的變速器。
背景技術:
在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要求汽車變速器的檔位數多、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從而使汽車具有低燃油消耗量、良好駕駛性能等優點。因此,目前汽車自動變速器都含有行星齒輪組和多片的摩擦式換擋部件,如離合器和制動器,以增加檔位數,提高傳動效率。
目前,市場上各種具有六個前進檔和一個倒檔的汽車自動變速器都具有一個單排的行星齒輪組、一個復合行星齒輪組、三個離合器和兩個制動器,單排的行星齒輪組排列在復合行星齒輪組的前面,在兩個行星齒輪組之間會布置兩個離合器和兩個制動器,另外一個離合器會布置在單排行星齒輪組的前面,或者將這個離合器的摩擦部件布置在單排行星齒輪的外圍,執行部件排列在單排行星齒輪組的前面。這種布置型式在US7125360、US6120410、EP0434525A1等專利中都有介紹,其主要缺點是由于單排行星齒輪是前面或者外圍帶有換檔部件,使位于復合行星齒輪組之前的結構復雜,不夠緊湊,同時加長動力傳遞路線,影響變速器的傳動效率,從而影響汽車的燃油消耗量。另外,在US7125360、EP0434525A1專利所介紹的汽車自動變速器中,都沒有用到單向離合器,增加了低檔換擋部件的使用頻次,并使低檔的換擋響應時間變得相對較長,從而影響了汽車的駕駛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動力傳遞路線縮短的變速器。
本發明進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減少低檔換擋部件使用頻次并使自動換擋響應時間更短、控制更簡單的變速器。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速器,包括一個動力輸入軸、一個動力輸出軸、一個單排行星齒輪組、一個復合行星齒輪組、六個換檔部件、中間支撐體和殼體,單排行星齒輪組排列在復合行星齒輪組的前面,所述的換檔部件至少包括兩個制動器、從單排行星齒輪組連接到復合行星齒輪組的第一離合器和第二離合器和一個被輸入軸直接驅動的第三離合器,其布置形式為:第三離合器緊挨在單排行星減速齒輪組之后;第一離合器布置在第三離合器外圍;第一制動器布置在第三離合器之后;第二離合器布置在第一離合器之后,并且位于第一制動器外圍;第二制動器布置在第二離合器和第一制動器之后。
所述的換檔部件還包括一個作用于復合行星齒輪組的單向離合器,其布置在復合行星齒輪組之前,所述的第二制動器布置在其外圍。
所述的各部件之間還存在如下的連接關系:
——動力輸入軸與第三離合器的外轂及單排行星齒輪組的齒圈固結,第三離合器的內轂通過軸和復合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連接,復合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和軸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第一離合器的外轂和第二離合器的外轂是一體的,并且和單排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連接,第一離合器的內轂與復合行星齒輪組的后太陽輪的軸固結,后太陽輪與軸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第二離合器的內轂和第一制動器的外轂固結在復合行星齒輪組前太陽輪的軸上,前太陽輪和軸之間通過花鍵連接。
——第一制動器的內轂和第二制動器的外轂與中間支撐體是一體的,且都位于其內,中間支撐體通過平鍵連接在變速器殼體上,第二制動器的內轂與復合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固結。
——動力輸出軸OP和復合行星齒輪組的齒圈固結。
單向離合器的外圈與第二制動器的內轂及復合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相連,內圈通過中間支撐體即第一制動器的內轂和第二制動器的外轂與殼體相連。
采用上述結構,在單排行星齒輪組的前面和外圍沒有離合器,所有的換檔部件都位于單排行星齒輪組和復合行星齒輪組之間,這樣的布置型式使變速器結構緊湊,動力傳遞路線短;同時,由于增加了一個單向離合器,在換入一檔時第二制動器不用工作,且在一檔升二檔時,只要控制第一制動器結合(單向離合器的釋放,不需要進行控制)便完成換檔,這樣減少了換檔元件,使換檔更容易控制,同時縮短了換檔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剖視圖。
IP:動力輸入軸
OP:動力輸出軸
H:變速器的殼體
CS:中間支撐體
SP:單排行星齒輪組
S1:單排行星齒輪組的太陽輪
P1:單排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
PC1:單排行星齒輪組的行星齒輪架
R1:單排行星齒輪組的齒圈
C1:第一離合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3060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手機網絡導航中地圖矢量數據的切割方法
- 下一篇:離合器助力泵汽缸內壁涂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