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引擎的氣缸端部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163404.2 | 申請日: | 2007-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905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山田真嗣 | 申請(專利權)人: | 鈴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M1/06 | 分類號: | F01M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日本國靜岡縣濱***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引擎 氣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本發(fā)明涉及引擎的氣缸端部結構裝置,特別是關于具備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引擎的氣缸端部結構。
背景技術
對于油壓驅(qū)動式的具備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引擎,凸輪軸的軸端部設有傳動裝置,具備從油泵將油導向傳動裝置的運轉(zhuǎn)油管道即傳送裝置用油管道和導向凸輪軸的潤滑油管道即凸輪軸承用油管道。
以往,有在引擎的油管道上,是將油導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傳動裝置的運轉(zhuǎn)油管道與氣缸端部的凸輪軸的軸端部的終端軸頸連通,設置使凸輪軸的潤滑油管道與終端軸頸所鄰接的軸頸的凸輪軸套相連通的油管的情況。
另外,也有引擎的油管道構造上,是將油導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傳動裝置的運轉(zhuǎn)油管道與凸輪軸的終端軸頸的凸輪軸套軸頸部連通,潤滑油管道與相同的凸輪軸的終端軸頸相連通的情況。
見日本【特許文獻1】特開2000-110536號公報;
見日本【特許文獻2】特開2000-199417號公報。
但是,對于以往的引擎的油管道構造,上記特許文獻1中,由于在凸輪軸的潤滑油管道上設置油管,故在零件數(shù)增大的同時為了不干涉凸輪軸、氣缸端部蓋則需要給油管配管,為布局設計帶來制約而造成不便。
另外,上記的特許文獻2中,凸輪軸的終端軸頸變長,引擎全長變大而造成不便,另外,對于終端軸頸變短的情況下,不能充分確保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運轉(zhuǎn)油壓而造成不便。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結構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引擎的氣缸端部裝置。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引擎的氣缸端部結構裝置,對于具備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引擎的氣缸端部,將油導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傳動裝置的傳動裝置用油管道和對凸輪軸的凸輪軸承部進行潤滑的軸承用油管道的油管道構造使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運轉(zhuǎn)油壓得到充分確保并且得到簡化,這樣不僅削減了零件數(shù),并且氣缸端部小型化使引擎可以小型化的同時提高制造性,而且內(nèi)置有油管道的凸起部使氣缸端部內(nèi)的冷卻水的流動適當化。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在氣缸端部的上部在凸輪軸軸線方向上排列形成多個凸輪軸承部,這些凸輪軸承部對凸輪軸的自如轉(zhuǎn)動起支撐作用,在這個凸輪軸上的從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突出的部位安裝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傳動裝置,在覆蓋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的鏈輪箱上安裝油控制閥的同時,在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從缸體側(cè)到供油頭側(cè)形成油管道,這個頭側(cè)油管道的下流端部壁分路為經(jīng)由所述油控制閥與所述傳動裝置進行連接的傳動裝置用油管道和與所述凸輪軸承部連接的凸輪軸承用油管道,在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上,在形成連接所述頭側(cè)油管道和所述油控制閥之間的作為所述傳動裝置用油管道的閥上流側(cè)管道部的同時,在所述油控制閥和位于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的上方位置的第1凸輪軸承部之間形成進行連接的閥下流側(cè)管道部,并且,所述頭側(cè)油管道和在凸輪軸軸線方向上與所述第1凸輪軸承部鄰接的第2凸輪軸承部由作為所述凸輪軸承用油管道的連接管道部進行連接的引擎的氣缸端部結構裝置,其特征為,所述氣缸端部上設置有將上方動閥室與下方水套進行區(qū)分的隔壁,在所述氣缸端部的端部壁上的所述隔壁的下方部位一端與所述鏈輪箱連接的同時另一端在所述水套內(nèi)形成突出的凸起部,在這個凸起部內(nèi)形成從與所述鏈輪箱的連接面向所述水套內(nèi)直線延伸的同時中間部位與所述頭側(cè)油管道連接的分路油管道,在將與這個分路油管道的與所述頭側(cè)油管道進行連接的部位的所述鏈輪箱側(cè)作為所述閥上流側(cè)管道部分的同時,所述分路油管道的所述水套上突出的端部和所述第2凸輪軸承的凸輪蓋連接面之間由所述連接管道部進行直線連接。
本發(fā)明以引擎的小型化并同時提高制造性為目的,對將油導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傳動裝置的傳動裝置用油管道和對凸輪軸的凸輪軸承部進行潤滑的凸輪軸承用油管道的油管道構造進行簡化,另外,以使氣缸端部內(nèi)的冷卻水的流動適當化為目的,通過內(nèi)置有油管道的凸起部來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引擎的氣缸端部結構裝置中,對于傳動裝置用油管道和凸輪軸承用油管道的油管道構造,在充分確保向可變閥門同步機構的運轉(zhuǎn)油壓的同時進行了簡化,這樣不僅減少了零件數(shù),并且氣缸端部小型化使引擎可以小型化的同時提高制造性,而且內(nèi)置有油管道的凸起部使氣缸端部內(nèi)的冷卻水的流動適當化。
附圖說明
【圖1】第1實施例中的圖2的I-I線上的氣缸端部的截面圖。
【圖2】第1實施例中的氣缸端部右側(cè)面圖。
【圖3】第1實施例中的氣缸端部斜視圖。
【圖4】第1實施例中的氣缸端部平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鈴木株式會社,未經(jīng)鈴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163404.2/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用于壓縮機的翼型形狀
- 下一篇:掩模和采用該掩模的沉積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