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SAB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94418.3 | 申請日: | 2007-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5914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昊瑜;龔新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8247 | 分類號: | H01L21/8247;H01L21/336;H01L2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顧繼光 |
| 地址: | 201206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sab 增加 寬度 嵌入式 eeprom 工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制造的工藝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利用SAB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在嵌入式EEPROM(電可擦除只讀存儲器)工藝中,要將邏輯低壓器件和存儲器高壓器件集成在一起。在盡可能保持器件性能符合模型的前提下,降低器件的Ioff(漏電電流)能降低EEPROM的stand-by(待機)電流,而加寬側墻(Spacer)的寬度能有效地降低短溝道器件的源漏(source-drain)間的串通,從而降低器件的Ioff。
目前,利用SAB(硅化物阻擋層)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一般包括如下步驟:多晶硅形成后,自對準形成LDD(Light?DopedDrain,輕摻雜的源漏區)注入;淀積氧化膜和氮化膜,蝕刻后形成側墻;接著,自對準形成Source-Drain(源漏)注入;淀積氧化膜和氮化膜,形成SAB。
通過增加形成側墻的氮化膜厚度能得到寬側墻的效果,但是受到多晶柵之間最小間距設計規則(design?rule)的限制,容易造成側墻刻蝕后互聯的形貌,阻擋隨后的源漏注入。增加側墻寬度一般選擇增加形成Space的介質膜厚度。在0.18微米工藝平臺中,側墻一般選用氧化膜加氮化膜組合,膜厚選擇分別為100埃和1000埃左右。增加氮化膜的厚度,可以形成寬的側墻,但是多晶硅柵間距最小的design?rule在0.25微米左右,增加側墻的厚度一方面會造成側墻在最小design?rule間距無法打開,這樣會阻擋source-drain注入,影響器件的性能;另一方面會影響金屬前介質層(PMD)的填充效果,形成空洞(Void)。所以增加側墻膜的厚度實現寬側墻的辦法是有限制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SAB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方法,能降低EEPROM的stand-by(待機)電流,降低器件漏電Ioff(漏電電流)。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SAB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多晶硅柵極形成以及LDD注入后,淀積氧化膜和氮化膜,刻蝕氮化膜后停在氧化膜上,形成側墻;
(2)淀積氧化膜,作為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
(3)進行源漏注入;
(4)淀積一層SiN作為第二層硅化物阻擋層,刻蝕去除第二層硅化物阻擋層和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最后形成硅化物。
在步驟(1)中,所述的淀積氧化膜的厚度為100埃,所述的淀積氮化膜的厚度為1000埃。
在步驟(2)中,所述的淀積氧化膜的厚度為100-150埃。
在步驟(4)中,所述的淀積一層SiN的厚度為80埃。
在步驟(4)中,所述刻蝕去除第二層硅化物阻擋層和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具體為:采用干法刻蝕法去掉第二層硅化物阻擋層,停在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上,再用濕法刻蝕法去掉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
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加寬側墻寬度能降低source-drain(源漏)穿通(punch-through)的可能,從而使存儲器高壓器件和邏輯低壓器件的Ioff都有明顯改善,而器件的其他特性的變化小于5%。EEPROM以及SRAM(Static?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的standby電流明顯減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1)完成后側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2)完成后側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3)完成后側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步驟(4)完成后側墻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本發明利用SAB增加側墻寬度的嵌入式EEPROM工藝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在多晶硅柵極(Poly)形成以及LDD注入后,淀積100埃的氧化膜(Oxide)和1000埃氮化膜(在0.18微米嵌入式EEPROM工藝中),采用干法刻蝕氮化膜后停在氧化膜上,殘余在多晶硅柵極側壁的氧化膜和氮化膜就形成了側墻(Spacer),側墻的厚度能保證側墻在最小多晶間距能完全刻穿,見圖1;
(2)側墻(Spacer)形成之后,淀積100-150埃的氧化膜,作為第一層硅化物阻擋層(SAB?oxide),見圖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虹NEC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9441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互聯網上的流媒體傳輸方法
- 下一篇:狀態同步的方法、裝置及系統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