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阻燃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該阻燃劑的阻燃腈綸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58165.4 | 申請日: | 2007-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13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30 |
| 發明(設計)人: | 陸正鳴;程博聞;黃翔宇;任元林;嚴國良;西鵬;黃勝德;李振環;張金樹;康衛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K5/521 | 分類號: | C08K5/521;C08F220/44;C08F2/44;D01F1/07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曉榮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阻燃 及其 制備 方法 使用 腈綸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阻燃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特別是一種用該阻燃劑制備非添加型的阻燃腈綸纖維技術,國際專利主分類號擬為Int.Cl.C08L?101/00(2006.01)。
背景技術
目前國外很多行業和領域對纖維織物都有相當嚴格的阻燃要求,如公共場所、賓館、酒店等的內飾、地毯、窗簾、壁布等,要求其必須符合相應的阻燃法規標準;民用的嬰兒服、老年人服裝、醫院病床所用床單以及消防服等行業所用的防護服也必須采用阻燃纖維材料制造。雖然目前國內這方面的行業標準、法令法規尚未健全,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必然會逐漸意識到阻燃纖維和服裝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因此,阻燃纖維及其制品的開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市場價值。
聚丙烯腈纖維(腈綸),具有比重小、蓬松性和保暖性等類似于羊毛的優良性能,素有“人造羊毛”之稱,在制衣、仿羊毛織物、日用裝飾品及工業應用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腈綸纖維的主要缺陷是易燃,其極限氧指數僅為18,是很容易燃燒的合成纖維。因此,用腈綸制成的紡織品很容易著火,引發火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的巨大損失,并且,腈綸燃燒時會釋放出腈化物及氨氣等毒性較大的氣體,危及人身健康及污染環境。因此,提高腈綸纖維的阻燃性能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社會效益。
目前國內外針對腈綸的阻燃性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共聚法、共混法、后整理法和熱氧化法。應用最多是共聚法。
共聚法是一種先用含有阻燃性元素的不飽和單體與丙烯腈進行共聚,再將這種共聚物用來紡絲的阻燃腈綸制備方法。該方法所使用的阻燃性單體的種類很多,包括含鹵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鹵、含磷的化合物,或者含氮化合物,同時含磷、氮、鹵素的化合物等。共聚法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制造阻燃腈綸的方法。其最典型代表是腈氯綸,也就是用氯乙烯或偏氯乙烯與丙烯腈共聚后,再進行紡絲得到的阻燃纖維。采用該種方法得到的阻燃腈綸的阻燃性能優良,阻燃效果持久。但是共聚法卻存在著以下缺陷:需要改變常規腈綸紡絲的原有聚合及紡絲生產工藝;采用無機溶劑紡絲時,要求聚丙烯腈共聚物中阻燃性單體的含量一般要≤25wt%,而這樣的含量難以滿足阻燃要求,如氯乙烯或偏氯乙烯與丙烯腈的共聚物要求氯乙烯或偏氯乙烯的含量在40wt%以上;采用有機溶劑作為紡絲溶劑時,雖可使阻燃性共聚單體的含量提高到40wt%以上,但卻引起共聚物的耐熱、耐候性、染色性以及尺寸穩定性等性能的下降,影響使用效果和推廣應用。共聚體一般采用水相聚合方法,而所述氯乙烯或偏氯乙烯與丙烯腈的阻燃性共聚體的水溶性一般較差,揮發性卻很大,使得聚合反應性和聚合效率偏低,給實際生產帶來不便與難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大學,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81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