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阻燃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使用該阻燃劑的阻燃腈綸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58165.4 | 申請日: | 2007-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13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30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陸正鳴;程博聞;黃翔宇;任元林;嚴(yán)國良;西鵬;黃勝德;李振環(huán);張金樹;康衛(wèi)民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C08K5/521 | 分類號: | C08K5/521;C08F220/44;C08F2/44;D01F1/07 |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廖曉榮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一種 阻燃 及其 制備 方法 使用 腈綸 | ||
1.一種阻燃劑,命名為O-烷基丙烯酰胺基二烷基硫代磷酸酯,其結(jié)構(gòu)式為:
其中,R1為C1~C2的烷基;R2,R3均為C1~C4的烷基,R2,R3兩者的碳數(shù)相同或不相同,包括O,O-二甲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甲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丁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丁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或O-甲基-O-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丁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和O-甲基-O-丁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
2.-種權(quán)利要求1所述阻燃劑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為:將新蒸餾的1mol?N-羥烷基丙烯酰胺溶于500ml干燥的乙醚中并倒入裝有恒壓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并帶有磁力攪拌器的1000ml的四頸反應(yīng)燒瓶中,并加入1.05mol蒸餾過的三乙胺,開動磁力攪拌器,保持反應(yīng)溫度在0~50℃,然后通過恒壓滴液漏斗向反應(yīng)燒瓶中滴加1mol蒸餾過的二烷基硫代磷酰氯,控制在1~6h內(nèi)滴完;然后在室溫下反應(yīng)10~48h后停止反應(yīng),過濾,去掉三乙胺鹽酸鹽,濾液用5%的氫氧化鈉水溶液洗滌后,再用蒸餾水洗滌,蒸餾除掉乙醚及水,然后用無水硫酸鎂干燥后,即可得到所述的O-烷基丙烯酰胺基二烷基硫代磷酸酯。
3.一種阻燃腈綸,其質(zhì)量百分比配方為:
丙烯腈????????70~90%;
第二單體??????5~15%;
第三單體??????4.5~10%;
第四單體??????0.5~5%,
所述的第二單體為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或權(quán)利要求2所制備的O-烷基丙烯酰胺基二烷基硫代磷酸酯,包括O,O-二甲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甲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丁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丁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或O-甲基-O-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丙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丁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O-甲基-O-丙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和O-甲基-O-丁基-O-乙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
所述的第三單體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種;
所述第四單體是甲基丙烯磺酸鈉、甲基丙烯苯磺酸鈉、衣康酸中的一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阻燃腈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單體為O,O-二甲基-O-甲基丙烯酰胺基硫代磷酸酯。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未經(jīng)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8165.4/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