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五谷珍珠米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55781.4 | 申請日: | 2007-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3390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于忠和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于忠和 |
| 主分類號: | A23L1/168 | 分類號: | A23L1/168;A23L1/29;A23L1/20;A23L1/2165;A23L1/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6201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五谷 珍珠米 | ||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食品技術(shù)領域,特別是雜糧按一定配比制作而成的五谷珍珠米。
背景技術(shù)
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從原始的溫飽型向營養(yǎng)型、健康型轉(zhuǎn)變。但是現(xiàn)有的主食還是以高淀粉、高糖、高熱量的稻米、面粉為正餐,以至于發(fā)胖人群越來越多,其結(jié)果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患者逐年上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口感細膩,適口性好,飯味香,食欲強,易吸收,低糖、低淀粉,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的五谷珍珠米。
為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以粘玉米、綠小豆、大豆、蕎麥粉、谷朊粉、馬鈴薯淀粉為原料,將粘玉米、綠小豆、大豆篩選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臍,粉碎、摻兌攪拌、半熟化、干燥制成,所述各原料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50~90%;綠小豆超微細粉2~10%;大豆超微細粉2~10%;蕎麥粉2~10%;谷朊粉2~10%;馬鈴薯淀粉2~10%。
所述的原料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75%;綠小豆超微細粉5%;大豆超微細粉5%;蕎麥粉5%;谷朊粉5%;馬鈴薯淀粉5%。
其生產(chǎn)工藝流程:a、將粘玉米、綠小豆、大豆等原糧篩選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臍;b、將粘玉米、綠小豆、大豆原糧分別磨成超微細粉,細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c、按配方比例摻兌攪拌,經(jīng)高溫無油半熟化,熟化溫度在150℃,擠出造粒;d、降溫篩選,高溫干燥,精選包裝、入庫。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特點:1、打破了某一種原糧的組織結(jié)構(gòu),形成新的結(jié)構(gòu)鏈,營養(yǎng)成份作到了互補,改善食用時的口感,實現(xiàn)了粗糧細做,適應96%以上人群的需求,特別是對胃病、糖尿病患者、及其它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不用忌口,而且是最佳食用選擇;2、改善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在完全保證食物所固有的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核黃素、賴氨酸、鈣、硒、鎂、鐵等,僅就維生素的含量就是水稻和小麥5-10倍;3、口感細膩,適口性好,飯味香,食欲強,易吸收,低糖,低淀粉,對人們身體有益健康食品,沒有任何添加劑。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粘玉米、綠小豆、大豆等原糧篩選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臍,然后分別磨成超微細粉,細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按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50~90%;綠小豆超微細粉2~10%;大豆超微細粉2~10%;蕎麥粉2~10%;谷朊粉超微細粉2~10%;馬鈴薯淀粉2~10%配方比例摻兌攪拌,經(jīng)高溫無油半熟化,熟化溫度在150℃,擠出造粒,降溫篩選,高溫干燥,精選包裝、入庫。
該產(chǎn)品在食用時,可獨立做成干飯或粥飯,也可以和大米摻兌做成二米干飯或二米粥飯,適用人群老、中、青、少年皆宜。
實施例2
將粘玉米、綠小豆、大豆等原糧篩選清洗,粘玉米去皮去臍,然后分別磨成超微細粉,細度在120目以上,水份≤10%,按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75%;綠小豆超微細粉5%;大豆超微細粉5%;蕎麥粉5%;谷朊粉5%;馬鈴薯淀粉5%配方比例摻兌攪拌,經(jīng)高溫無油半熟化,熟化溫度在150℃,擠出造粒,降溫篩選,高溫干燥,精選包裝、入庫。
實施例3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80%;綠小豆超微細粉4%;大豆超微細粉4%;蕎麥粉4%;谷朊粉4%;馬鈴薯淀粉4%。加工工藝同上,不在敘述。
實施例4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85%;綠小豆超微細粉3%;大豆超微細粉3%;蕎麥粉3%;谷朊粉3%;馬鈴薯淀粉3%
實施例5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65%;綠小豆超微細粉7%;大豆超微細粉7%;蕎麥粉7%;谷朊粉7%;馬鈴薯淀粉7%
實施例6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60%;綠小豆超微細粉8%;大豆超微細粉8%;蕎麥粉8%;谷朊粉8%;馬鈴薯淀粉8%。
實施例7
所用配方的配比(以重量百分比計算)含量為:粘玉米超微細粉55%;綠小豆超微細粉9%;大豆超微細粉9%;蕎麥粉9%;谷朊粉9%;馬鈴薯淀粉9%。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于忠和,未經(jīng)于忠和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5781.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