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棉紡設備的一種超短低密度纖維的高比例混紡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7756.1 | 申請日: | 200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8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26 |
| 發明(設計)人: | 于偉東;杜趙群;付江;陳詩鐘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福建省金泰紡織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04 | 分類號: | D02G3/04;D02G3/36;D01G9/12;D01G15/02;D01G25/00;D01H1/02;D01H4/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鄔震中 |
| 地址: | 201620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棉紡 設備 一種 超短 密度 纖維 比例 混紡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工業中紡紗工程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超短低密度纖維的高比例混紡紗加工方法及其紡紗工藝??蓱糜诔痰兔芏壤w維制備混紡紗。
背景技術:
傳統的棉紡設備難以紡超短低密度纖維,其難點在于該纖維質輕、長度短等,與其他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相比,抓棉機更易于快速、大比例、優先吸入超短低密度纖維,而其他纖維則相對慢、比列低,難以均勻混合超短低密度纖維和其他纖維,不利于定比例控制混紡紗線的各纖維組分和質量百分率。另外,所形成卷單位面積上的質量不勻率大,后道工序梳棉的喂給不均勻,影響棉網成形、生條條干,以及并條、粗紗、細紗和筒子等后道工序制備紗的性能。
而且超短低密度纖維與其他纖維形成混紡紗加工,由于短纖維剛性較大,易于膨松化,導致與其他纖維間的正壓力作用不明顯,則摩擦力和抱合力均小,嚴重影響超短低密度纖維的可紡性質。如彈性木棉定型枕頭專利(包家春,何永強.彈性木棉定型枕頭.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465598Y,2001;I.A.赫爾南德茲,C.D.希特帕斯,J.M.霍維爾.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亞丙基酯短纖維的填充用纖維產品.中國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CN1232685C)等,就回避超短低密度纖維難紡而更多地只用于絮填充材料。也有對超短低密度纖維進行紡紗,如專利申請(G.謝夫勒.用短纖維條生產紡成紗的裝置.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823186,2004;李恩生,夏龍全.木棉環錠紡紗紗線的生產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936135A,2006;王府梅,晏國馨,孫景霞.一種木棉保暖面料及其織造方法.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724737A,2005;晏國新.木棉的應用.中國發明專利,公開號:CN1536112A,2003)等,前者通過增加引紗管道,后兩者增加梳棉工序的導棉裝置,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最后一項雖提及了木棉短纖維的紡紗應用,但對于短纖維存在紡紗難的兩大特點未能提及,也未給出具體紡紗工藝改進方法。
采用本發明申請的方法可有效解決其紡紗難的問題,尤其適于超短低密度、大中空木棉纖維、聚酯中空纖維、聚丙烯中空纖維、長度短于25mm的棉纖維或棉短絨等均勻混合紡紗。其紡紗方法可通過有效給濕提高纖維表面平滑性和抗靜電性,有效提高其紡紗性和成紗均勻性。針對超短低密度纖維紡紗關鍵從原理上進行有效突破,使混紡紗均勻混合,提高其抱合力和摩擦力。從理論上研究低密度、短纖維紗線的文獻資料甚少,雖有文獻(Sunmonu?O.K.,Abdullahi?D.Characterization?of?Fibres?from?the?Plant?Ceiba?Pentandra.J.Text.Inst.,1981,2:273-274;Murdocco?S.kapok?fibre.Industrial?Textile,1999,1312:23-26;Danda.B.M.D.Processibility?of?Nigerian?Kapok?Fibre.Indian?Journal?of?Fibre?&?TextileResearch,2003,28:147-149;孫景俠,王府梅,劉維,晏國馨.木棉棉混紡紗性能的測試分析.棉紡織技術,2005,33(6):34-36)等,這些研究資料要么基于纖維表面性能進行研究,要么內部結構與組分研究,要么測試混紡紗線物理和力學性能,或者采用避開棉紡設備的環錠紡紗方法采用轉杯紡,該方法亦未能給出轉杯紡紗前條子的制成工藝及制備方法。
因此,實用和理論研究中都有必要實施基于棉紡設備的一種超短低密度纖維的高比例混紡工藝,可深加工再生纖維資源,可提升紡紗原理和加工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棉紡設備的一種超短低密度纖維的高比例混紡工藝,適于超短低密度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高比例混紡制備混紡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福建省金泰紡織有限公司,未經東華大學;福建省金泰紡織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77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