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酰亞胺類微孔分離膜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9945.4 | 申請日: | 2007-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3786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周瑞敏;吳新鋒;郝旭峰;周菲;王智濤;貴舜延;鄧邦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71/46 | 分類號: | B01D71/46;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顧勇華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酰亞胺 微孔 分離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酰亞胺類微孔分離膜的制備方法,主要采用了電子束輻照技術,屬輻射化學及高分子薄膜材料加工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當今世界能源、水資源短缺,水與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膜分離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在近三十年膜技術獲得了極其迅速的發展,已廣泛而有效的應用于石油化工、制藥、生化、環境、能源、電子、冶金、輕工、食品、航天、海水(苦咸水)淡化、醫療保健等領域(特別是與節能、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再生關系極為密切),形成了獨立的高新技術產業。
目前不同孔結構的微孔分離膜的制備方法有以下幾種:
1、傳統制膜方法
包括相轉化法、拉伸法等。通過相轉化法,可制造曲通孔結構分離膜、海綿曲通孔結構分離膜、指狀孔結構分離膜、單皮層孔結構膜、雙皮層孔結構膜;拉伸制膜的基礎是結晶高聚物,高度定向的結晶高聚物在接近其熔點的溫度下被擠壓成膜,并以極快的速度拉伸,并經過熱定型工藝固定聚合物的細縫網絡孔結構。
2、重離子或反應堆碎片蝕刻法
高分子膜經重離子或反應堆碎片轟擊,在高分子膜材料中形成許多與膜面垂直的反應徑跡,在這些徑跡中的高分子鏈被打斷,高分子的結構被破壞。然后用蝕刻劑腐蝕高分子膜,凡是產生反應徑跡的部分被腐蝕掉,形成了具有一定孔徑,垂直于膜面的幾乎平行的圓柱形小孔。由于核孔膜具有孔徑和孔密度均勻性和精確性,且具有圓柱狀孔結構,其過濾速率大、機械性能優良和化學穩定性良好,是一種性能優異的過濾材料。
分離膜的孔結構取決于膜的制備方法和工藝條件,而分離膜的分離性取決于膜的結構,當然也與膜材料和膜過程共同決定。核孔模和其它種類分離膜分離性能各相相同:核徑跡蝕制作的分離膜的孔結構具有孔徑均勻的垂直柱形的特點,雖然膜孔隙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其分離效率和上面介紹的其它分離膜相當;原因是核孔膜的厚只有5~15μm,小孔又垂直于膜面,液體在小孔中通過的路程極短,分離效率很高。其它分離膜的孔隙率很高(達60~70%),有些膜的孔隙率甚至高達90%多,但這類膜的厚度達150μm左右,孔結構非常復雜,孔路徑彎延曲折,造成液體通過路程很長,內阻很大,分離速率并沒有因孔隙率高而提高。
核孔膜的孔徑均勻,分離效率高,但由于制造成本高,推廣應用有較大的難度,且孔的分布沒有規整性,孔徑和膜面的夾角有時候會達30度,甚至造成重疊孔。針對核孔膜的這一現狀,我們提出用金屬多孔膜板覆蓋聚酰亞胺類高分子膜,并用電子束輻照裂解高分子材料,再經腐蝕劑腐蝕,制成小孔相互平行的垂直多孔高分子分離膜,孔的分布具有規整性,形成陣列,且造價低廉。
目前尚未見到用模板掩蓋聚酰亞胺類高分子膜進行電子束輻照,再通過蝕刻來制備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孔高分子聚酰亞胺分離膜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利用常規的電子加速器,在電子束輻照下加工處理高分子聚酰亞胺薄膜的工藝途徑。
本發明一種聚酰亞胺類微孔分離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過程和步驟:
a.首先用去離子水配制H2SO4和K2Cr2O7的蝕刻混合溶液,其中H2SO4溶液的濃度為6~10mol/L,K2Cr2O7溶液的濃度為0.1~0.3mol/L;
b.將具有微孔圖案的金屬模板覆蓋在高分子聚酰亞胺類薄膜上,然后采用常規的電子加速器,在該電子加速器所產生的電子束輻照下進行輻照,其輻照劑量為600~1200KGy;
c.將輻照后的聚酰亞胺類薄膜經酸洗、堿洗前處理,然后將其浸入上述配制好的蝕刻混合溶液中;在60~90℃溫度下進行蝕刻,控制蝕刻反應的時間為5~10小時;
d.將蝕刻好的聚酰亞胺類薄膜用去離子水清洗,然后放入干燥箱干燥;干燥后即可得到圖案排列規整、孔徑尺寸一致的高分子聚酰亞胺類微孔分離膜;其平均孔徑為20μm。
上述的高分子聚酰亞胺類薄膜包括有:由聚酰胺酸合成的聚酰亞胺、聚酰胺酯合成的聚酰亞胺,以及由各種單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酰亞胺薄膜。
本發明方法的特點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99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