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藥六味地黃制劑的生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6034.6 | 申請日: | 2007-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67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30 |
| 發明(設計)人: | 徐偉箭;劉含茂;熊遠欽;曾松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45 | 分類號: | A61K36/8945;A61K9/00;A61P1/14;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馬強 |
| 地址: | 4100***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藥 地黃 制劑 生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成藥生產工藝,進一步是指一種六味地黃制劑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六味地黃丸是中成藥中的著名配方,集中體現了中醫學辨證施藥的精髓。六味地黃丸源自《金匱要略》的腎氣丸,古人減去原方中的桂枝、附子就成了傳統的六味地黃丸。傳統方劑由熟地黃24g,山茱萸12g,干山藥12g,澤瀉9g,茯苓(去皮)9g,丹皮9g組成。其主要功用為滋補肝腎。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生髓,出現以上諸癥,治療宜滋陰補腎。方用熟地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茱萸滋養肝腎而澀精;淮山藥補益脾陰而固精,共為臣藥。三藥相配滋補肝、脾、腎之力較全,但以補腎陰為主,補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澤瀉瀉腎利濕,以防熟地之滋膩;丹皮清瀉肝火,并制山茱萸之酸收;茯苓淡滲脾濕,以助淮山藥之健運。以上三藥為三瀉,瀉濕濁平其偏勝以治標,均為佐藥。全方配合三補三瀉,以補為主;肝、脾、腎三陰并補,以補腎陰為主,相輔相成,構成同步開合之劑。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黃方能治療300種以上疾病。
但是,通過對現有六味地黃制劑實際生產過程及其藥品使用中的觀察,發現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藥物中的雜質和無效成分沒有很好地除去,藥品質量穩定性不夠、質量控制較為困難。由于中藥水提液中一些大分子無效成分如淀粉、粘液質、蛋白質等的存在,不僅會增加患者對該藥的服用量,同時也會加重肝、腎、脾等的負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種中藥六味地黃制劑的生產方法,能更好地除去藥物中的雜質和無效成分,并使藥品質量保持穩定。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中藥六味地黃制劑的生產方法為:
(1)原料及重量份用量:
熟地黃24份,?山茱萸12份,?????干山藥12份,
澤瀉9份,????茯苓(去皮)9份,??丹皮9份;
(2)制備方法:
a.對牡丹皮進行水蒸氣蒸餾,餾出液過濾,得到粗產物,將粗產物用乙醇溶解,回收乙醇,得到丹皮酚結晶物,丹皮酚結晶物和藥渣備用;
b.取山茱萸、澤瀉加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濾過,藥渣備用,濾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稠膏;
c.取上述牡丹皮、山茱萸、澤瀉藥渣與熟地黃、山藥、茯苓加水煎煮、過濾、合并濾液,將該濾液經高速離心分離;
d.將離心分離后的液體通過大孔樹脂柱,用乙醇進行梯度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即下述洗脫柱稠膏),流出液備用;
e.取流出液,用不同規格的超濾膜進行梯度過濾分離,棄去未過液,將濾過液濃縮至稠膏,加入上述山茱萸和澤瀉醇提稠膏、洗脫柱稠膏,混勻,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混勻,制得中藥六味地黃制劑。
以下對本發明做出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制備方法中,各步驟進一步的制備工藝是:
a.按份量取牡丹皮,加入10~15倍量(重量份)水,進行水蒸氣蒸餾,餾出液過濾,得到粗產物,將粗產物用95%~99%乙醇溶解,回收乙醇,得到丹皮酚結晶物,丹皮酚結晶物和藥渣備用;
b.按份量取山茱萸和澤瀉,加乙醇溶液回流提取,濾過,藥渣備用,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
c.取上述牡丹皮、山茱萸、澤瀉藥渣與所述份量的熟地黃、山藥、茯苓,加入這些物料重量5~15倍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0.8小時~1.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取濾液進行離心分離,離心機轉速>2000rpm;
d.將離心分離后的液體通過HPD100型大孔樹脂柱,乙醇梯度洗脫,收集洗脫液,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即下述洗脫柱稠膏),流出液備用;
e.取流出液用截留分子量為1、5、8及10萬的超濾膜進行梯度過濾分離,棄去濾渣,將濾過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上述山茱萸和澤瀉醇提稠膏、洗脫柱稠膏,混勻,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再加入牡丹皮提取物混勻,制得中藥六味地黃制劑。
本發明的步驟e中,在所述混勻前,還可加入適量輔料,如糊精或糖粉、淀粉、乳糖、甘露醇等,用量一般按制作時的混料情況有酌量增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603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