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鯢仿生態人工馴養繁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8264.X | 申請日: | 200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81008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徐登奎;梁剛;翟文俊;楊文杰;陳波;高翔;王崇明;李玉珠;陳文林;唐登全;馬民學;南英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鄭縣秦嶺大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佘文英 |
| 地址: | 723000***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鯢 生態 人工 馴養 繁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大鯢仿生態人工馴養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大鯢(Andrias?davidianus)簡稱大鯢,俗稱娃娃魚,其英文名為Chinese?Giant?Salamander,在分類上隸屬于兩棲綱(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隱鰓鯢科(Crybtobranchidae),是我國特有的而且體形最大的有尾兩棲動物,被國家列為II類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由于大鯢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不法之徒大量捕殺,再加之近年來大鯢棲息地的破壞、自身繁殖能力低下,因此使得大鯢在全國范圍內處于絕滅的危險境地。為了有效拯救和保護大鯢這一珍貴的野生資源,實踐反復證明,目前僅僅依靠自然保護、自然增殖的方法很難恢復大鯢的種群數量,因此,必須采取其他一些主動的保護措施、走人工馴養繁殖大鯢的路子,才有可能保證大鯢繁衍下去。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全國有一些科研和生產單位陸續開始探索大鯢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的試驗研究,至90年代后期,有文獻報道中國大鯢全人工馴養繁殖已經基本獲得成功。但據資料記載和我們實地考察后得知,這些單位所采取的技術路線基本上是在室內人工飼養池內培育親體,在繁殖期間對大鯢親體均要注射催產激素,通過人工授精、孵化來獲取大鯢幼苗。客觀地講,中國大鯢全人工馴養繁殖模式的這條技術路線為大鯢人工繁殖探索出了一條重要的路子,并積累了可貴的經驗。但是,采用這種馴養繁殖模式最大的缺點是:親鯢性腺發育的成熟率低、催產后排出有受精能力的成熟精子和卵子數量低、成熟卵的受精率低、受精卵的孵化率低、稚鯢和幼鯢的成活率低,但是親鯢的死亡率高等“五低一高”現象。
為了克服大鯢全人工馴養繁殖過程中的以上缺點,從2000年初開始,課題組在全國首先開始了“中國大鯢的原生態養殖模式”的試驗研究。該模式是在大鯢的自然分布區河道內放入種鯢并且投喂食料,再通過加壩、圍欄、精心管護等措施,讓種鯢性腺自然發育、產卵、受精和孵化。中國大鯢的原生態養殖模式在投放種鯢的當年就獲得了成功,并且得到了我國大鯢權威專家陽愛生先生的高度評價和肯定,這種模式至今在漢中市的勉縣和略陽縣的部分大鯢養殖場還在使用。經過連續7年的試驗觀察和研究,中國大鯢的原生態養殖模式盡管克服了全人工中國大鯢馴養繁殖模式的許多缺點,但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例如,由于該種模式直接將種鯢放置在自然河道內進行飼養和繁殖,因此受自然因素(例如,洪水、泥石流、水質變化、天敵侵害、管理困難等)影響極大,而且出苗率低而不穩,并且常常出現種鯢、稚鯢、幼鯢病害和死亡現象,有些養殖場甚至出現過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此外,由于該種養殖模式使得研究和管理人員不易觀察和管理,因而使得人類對大鯢的生殖生理、生殖行為、生殖生態等知識的獲取長期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極不利于人類對大鯢生殖生物學知識的認識和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鯢仿生態人工馴養繁殖方法,全面克服以上兩種養殖模式的缺點和不足,避免了天敵和各種自然災害對大鯢的危害及個體間的傷殘,有利于種鯢的性腺同步發育和自然產卵孵化。
大鯢仿生態馴養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大鯢的原生境,建造人工溪流,在人工溪流上游建2-3個階梯式蓄水池,將通過蓄水池的水引入人工溪流,流速0.2m/s,溪流最枯季節流量0.01立方米/秒左右,排水完善,并設立防逃圍欄,pH值為6.5—7;然后在溪流兩邊建造若干個大鯢洞穴,洞穴用河卵石和預制水泥板搭建,洞穴上方開有觀察孔用石板蓋實,然后回填20cm—30cm的土壤,同時在溪流兩邊和洞穴旁種植草木;洞穴口淹沒在水中,洞穴傾斜、洞口低,洞尾高;也可建造前、后洞穴,用石塊隔開,前洞表層鋪2-3cm細沙,后洞光線幽暗,用純黃泥鋪底,深度60-70cm,前洞上方斜插一根、后洞上方斜插兩根直徑20-25cm塑料管直達洞穴頂端作為通氣孔。
大鯢親體的選擇:親體的來源最好是野生或流水養殖池飼養的大鯢,年齡在5齡以上,要求親鯢無病、無傷、無殘,體質健壯。
大鯢親體的培育:
3~5月開始以鮮活鯽魚,泥鰍為主,適當搭配雞腸、豬肺,每周投喂2次,投放量可視大鯢的數量和大小每次按大鯢體重的1/10掌握,全天24小時保持常流水。
6~8月水溫高,投喂餌料仍以鮮活野雜魚或動物內臟為主,每3~5天投喂1次,投放量每次按大鯢體重的3/10掌握,同時加大水流量并增強水流聲,在此期間如果水溫超過25℃,應采取增大水流量、遮陽、補充地下水調溫等措施降低水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鄭縣秦嶺大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南鄭縣秦嶺大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82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