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14340.X | 申請日: | 2007-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96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馬匯泉;李桂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1 | 分類號: | C12N1/21;C12N15/56;A01N63/02;A01P3/00;C12R1/085 |
| 代理公司: | 淄博科信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紅 |
| 地址: | 255086山東省淄博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番茄 灰霉病 拮抗 菌株 04 glu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菌株,具體是涉及一種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
技術背景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灰葡萄孢屬(Botrytis?cinerea?Pers)真菌侵染所致,是一種世界性重 要病害。不僅對番茄的危害越來越重,而且目前已成為番茄、黃瓜、茄子、西葫蘆、菜豆、 萵筍、生菜、韭菜等蔬菜的主要病害,目前在生產上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噴灑化學 農藥,現在具有較高活性的新型化學農藥主要有嘧啶胺類、吡咯類以及酰胺類等。但若連續 使用化學藥劑,病菌會逐漸產生了抗藥性,防效逐年下降,而且化學農藥影響番茄品質、污 染環境、影響人類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含有化學農藥的嘧啶胺類、吡咯類以及酰胺類等成份、能對 治療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應用效果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其技術方案為:
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四個步驟:步驟1從感染灰霉病的 土壤樣品中篩選到一株拮抗灰霉病的蠟樣芽孢桿菌,該細菌命名為B-04(公開記載在《山東 農業科學》第2007年第2期P69-72頁中李桂霞等“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鑒定及抗菌活 性研究”一文中);步驟2培養含有B-04細菌的菌液;步驟3依次用超純水、1mM?Hepes、 電擊緩沖液洗;步驟4通過電擊的方法將β-1,3-葡聚糖酶基因轉化到B-04細菌內,獲得拮抗 菌株B-04-glu。
所述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步驟2中:將單個B-04細菌菌落接種到LB培養 基中,于26~32℃搖床劇烈振蕩培養6~20h,然后將生成的菌懸液與LB培養基按1∶10的 比例接種,再于26~32℃搖床劇烈振蕩培養至對數生長期2~3.5h。
所述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步驟3中:將步驟2最終獲得的菌液先冰浴20~ 40min,然后離心收集菌體,將收集的菌體依次用預冷的超純水洗至少1~3次,用濃度為 1mM、pH為7.0的Hepes洗1~3次,用濃度為1mM的Hepes、含甘油10%且pH為7.0 的電擊緩沖液洗1~3次,然后懸浮到1.0~2.0ml電擊緩沖液中,分裝成每管100μl,儲藏于 -70℃的冰箱中。
所述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步驟4中:電擊轉化時取一管菌液放在冰上溶解, 溶解后加入5~10μl質粒DNA,冰上放置2~10min后轉移到電擊轉化杯中,電擊條件為800~ 1800V、電容25~50uF、電阻100~400Ω、電擊杯內徑2mm,電擊后將其菌液加入到500μl~ 1.5ml?LB培養基中,在37℃培養0.5~24h后,取100μl菌液涂在含有相應抗生素的平板上, 于26~32℃培養6~24h,即獲得拮抗菌株B-04-glu。
所述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株B-04-glu,以B-04為出發菌株,用β-1,3-葡聚糖酶基因構建 工程菌B-04-glu,β-1,3-葡聚糖酶基因從質粒pUC1940中酶切獲得。
其工作原理為:B-04細菌本身有較強的抗番茄灰霉病的功能,β-1,3-葡聚糖酶又能導致 菌絲細胞壁破裂,原生質體外泄,從而殺死病原菌,因此通過電擊的方法將β-1,3-葡聚糖酶 基因轉化到B-04細菌內,獲得的拮抗菌株B-04-glu與野生菌株相比,能大大提高了防治番 茄灰霉病的能力。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是生物防治,不含有化學農藥的嘧啶胺類、吡咯類以及酰 胺類等成份,所以具有無毒、不污染環境、不易產生抗藥性、無殘留、易生產、持效期長、 治病力強、應用效果好、對非靶標生物安全等優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步驟1:從感染灰霉病的土壤樣品中篩選到一株拮抗灰霉病的蠟樣芽孢桿菌,即B-04細 菌;
步驟2:將單個B-04細菌落接種到LB培養基中,于30℃搖床劇烈振蕩培養20h,然后 將生成的菌懸液與LB培養基按1∶10的比例接種,再于30℃搖床劇烈振蕩培養至對數中期 約3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434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