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采集體液樣品的穿刺系統(tǒng)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680046799.1 | 申請日: | 2006-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3087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H·利斯特;H·-P·哈爾;G·B·K·米查姆;M·尤塞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夫曼—拉羅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5 | 分類號: | A61B5/15;A61B10/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鐵;李連濤 |
| 地址: | 瑞士*** | 國省代碼: | 瑞士;CH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采集 體液 樣品 穿刺 系統(tǒng)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從某一身體部位采集體液樣品的微采樣器穿 刺系統(tǒng)。穿刺系統(tǒng)包括具有刺入元件的采樣單元和帶驅動的穿刺器械, 采樣單元可通過所述驅動在一移動路徑上移動,以通過刺入和縮回運動 將刺入元件刺入某一身體部位的皮膚和將其再次縮回。
微采樣器穿刺系統(tǒng)的采樣單元不僅用于產生刺入傷口,還用于采集 體液的小樣品。采集的樣品體積一般最多為幾微升,因此這類穿刺系統(tǒng) 被稱作″微采樣器穿刺系統(tǒng)″。由WO03/009759A1已知一種用于微采樣器 穿刺系統(tǒng)的采樣單元。為了采樣,刺入元件,在產生了一個刺入通道的 第一次刺入之后,可以在第二次刺入時以較小的深度再次刺入所述刺入 通道(歐洲專利申請EP05019190.7)。在第二次刺入之后的取樣階段期間 刺入元件保持在刺入通道內,從而可通過毛細管道將體液抽出。采樣的 另一種可能方法是在產生刺入通道的刺入之后只部分地縮回刺入元件, 從而使刺入元件在取樣階段以較小的深度留在刺入通道內 (WO02/100275)。
由于自動采樣,對于必須每天多次檢查其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來 說,微采樣器穿刺系統(tǒng)意味著極大的方便。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指出 一種如何在樣品獲取和痛感方面進一步改進微采樣器穿刺系統(tǒng)的方法。
此目的是通過一種用于從某一身體部位采集體液樣品的微采樣器 穿刺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該系統(tǒng)包括具有刺入元件的采樣單元和帶驅動的穿刺 器械,采樣單元可通過所述驅動在一移動路徑上移動以通過刺入和縮回 運動將刺入元件刺入身體部位的皮膚和將其再次縮回,所述穿刺器械帶 有用于設定所要產生的刺入傷口的規(guī)定穿刺深度(dm)的設定裝置,和用 于控制具有以下順序執(zhí)行的運動階段的刺入和縮回運動的控制裝置:
-前進階段,其中刺入元件在穿刺方向上運動并被刺入到規(guī)定的穿 刺深度,
-縮回階段,其中刺入元件被部分縮回一段縮回距離并在接近縮回 階段(R1)末尾時被制動,從而其以規(guī)定的殘余穿刺深度伸入皮膚中,和
-采集階段,其中刺入元件以規(guī)定的殘余穿刺深度伸入皮膚中并通 過樣品獲取單元抽取體液樣品,
所述設定裝置適于,對于所述采集階段,獨立于所述規(guī)定殘余穿刺 深度的平均值設定穿刺深度。
在采集階段期間殘余穿刺深度不必是恒定的。相反,在采集階段期 間可以有緩慢的運動,優(yōu)選地以最多0.3mm/秒、更優(yōu)選地最多0.1mm/ 秒的速度運動,在一些應用中這甚至是有利的,特別上在上述運動為緩 慢的縮回運動(與穿刺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在本發(fā)明的限定中為慮及此 點,并非涉及采集階段期間的殘余穿刺深度dr,而是涉及其平均值<dr>。 殘余穿刺深度dr的平均值<dr>是指穿刺深度從采集階段開始的時間t1直 到采集階段結束的時間t2的時間積分d(t)與采集階段的持續(xù)時間(t2減去 t1)的商:
通常,采集階段的開始和結束,即,時間t1和t2分別定義為,在刺入 元件的制動之后,體液抽取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
優(yōu)選的是,在縮回階段結束時刺入元件被停住,由此殘余穿刺深度 在采集階段期間是恒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值<dr>相當于殘余穿刺 深度的恒定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夫曼—拉羅奇有限公司,未經霍夫曼—拉羅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467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晶顯示裝置
- 下一篇:用于通過無線電信道進行通信的方法和RFID讀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