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Co基合金功能性構件及其制造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0680038020.1 | 申請日: | 2006-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784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石田清仁;山內清;貝沼亮介;須藤祐司;大森俊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 |
| 主分類號: | C22C19/07 | 分類號: | C22C19/07;C22F1/10;C22F1/00;C23F1/00;C25F3/02;C25F3/2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小瑛;劉春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co 合金 功能 構件 及其 制造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Co基合金功能性構件,其具有能夠賦予其各種功能的多孔表面層,還涉及該Co基合金功能性構件的制造工藝。
背景技術
由于鈷基合金具有優異的抗蝕性和機械強度,其在醫療設備、生物力學材料(biomechanical?materials)和耐磨性材料等用途中廣泛應用。加入Cr、Ni、Fe、Mo、C等可以進一步改善其特性,例如抗蝕性、抗氧化性、α相的穩定性和材料的強化。已經提出了各種強化方法例如固溶強化、析出強化和加工硬化方法。
常規的強化方法基于金屬結構,其中α單相或第二相在α相中連續析出(專利文件1和2)。盡管通過第二相析出使Co基合金具有更高的強度特性,由于對使用條件或細線化和小型化的強烈需求,需要更高的強度特性。
涉及層狀結構的強化方法也應用于其它合金體系,一個典型的實例是在鐵質材料中觀察到的珠光體相變。當通過珠光體相變形成鐵氧體和滲碳體的層狀結構時,鐵質材料被高度強化。
作為利用層狀結構強化材料質量的方法,本發明人介紹了專利文件3中具有層狀結構的Cu-Mn-Al-Ni合金,且非專利文件4中報導了具有層狀結構的Co-Al二元合金。由于Co-Al合金具有層狀結構(其中軟α相和硬β相重復排列且它們的間距非常小),因此即使將其制成非常細的線或將其小型化,其也可用作能夠維持所需強度的設備材料。
專利文件1:JP7(1995)-179967A
專利文件2:JP10(1998)-140279A
專利文件3:JP5(1993)-25568A
非專利文件4:P.Zieba,Acta?mater.Vol.46.No.1(1998)pp.369-377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研究了各種用于改善具有層狀結構的Co基合金的功能性同時利用其優異的特性的方法。結果發現,當具有層狀結構的α相或β相被選擇性地除去時,Co基合金的表面層區域會多孔化。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基于該發現提供一種Co基合金功能性構件,通過從Co基合金的表面選擇性除去α相或β相而修飾Co基合金,使其具有能夠賦予其多種功能的多孔表面層。
本發明的Co基合金功能性構件包括含有3~15wt%Al的基材,所述基材具有層狀結構,其中f.c.c.結構的α相和β相于層中重復疊合,且基材的表面通過選擇性除去α相或β相而被修飾為具有多孔結構。在下文中,合金組分的含量將簡單地以%表達,而其它的比率則以vol%和面積%表達。
Co-Al二元合金以層狀結構析出,其中f.c.c.結構的α相和β(B2)相在固化過程或固溶處理后的時效處理中于層中彼此疊合。Co-Al二元體系是基本組成,如果需要,可加入第三組分。使用選自表1中的至少一種元素作為第三組分。對于作為第三組分,一種或多種元素的總加入量為0.001~60%。表1示出了可添加的第三組分,以及其加入量與析出物之間的關系。
表1:
依據于第三組分的類型的加入量
形成的主要析出物
B2:CsCl型β相???D019:Ni3Sn型????L13:AuCu3型γ’相
E21:CaO3Ti型????C23:Co2Si型?????C36:MgNi2型
在加入了第三組分的體系中,L12型γ’相、D019型析出物和M23C6型碳化物在α相中形成,使具有層狀結構。當選擇性除去L12型γ’相、D019型析出物和M23C6型碳化物后或反過來選擇性除去α相后留下L12型γ’相、D019型析出物和M23C6型碳化物時,在Co基合金表面形成由層狀結構而來的多孔結構。在下文中,如需要,將通過β相說明L12型γ’相、D019型析出物和M23C6型碳化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未經獨立行政法人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380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