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EGR裝置的增壓發動機有效
| 申請號: | 200680007653.6 | 申請日: | 2006-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78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小野寺康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F02M25/07 | 分類號: | F02M25/07;F02B37/00;F02B37/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貴亮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egr 裝置 增壓 發動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帶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裝置的增壓發動機。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有一種降低在柴油發動機的燃燒溫度來抑制NOx的產生的EGR裝置。
在這樣的EGR裝置中,在排氣側的壓力高于供氣側的壓力時,可以使廢氣的一部分可靠地返回到供氣側,但在使發動機例如以中高速且在高負載區域進行運轉的情況那樣,有時根據發動機的運轉狀態由排氣渦輪增壓機等增壓了的增壓氣的壓力遠遠大于廢氣的壓力,即使在EGR通路設置文丘里管(Venturi),在這樣的狀態下如果打開EGR閥,則不僅廢氣不會返回供氣側,而且會通過EGR通路,供氣向排氣側流動,產生無法向發動機供給足夠的供氣的情況。
因此,提出了在供氣通路中,將與EGR通路的合流位置的上游側設成旁通通路而旁通到排氣側的方案(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在供氣側的壓力高于排氣側的壓力時,通過打開在旁通通路中設置的旁通閥,將供氣的一部分送到排氣側,從而可以提高排氣側的壓力,可使廢氣通過EGR通路可靠地返回到供氣側。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65000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的旁通通路,在排氣側與在排氣歧管和增壓機之間設置的排氣管途中連通,另外,EGR通路也從該排氣管途中分支而設置。
但是,尤其在如建筑機械那樣的發動機室極窄的情況下,如果在排氣管途中設置連通部和分支部,則由于排氣管的構造變得復雜,占地增加,所以配置這樣的排氣管實質上很困難。
因此,通過使旁通通路直接連通于排氣歧管,或使EGR通路從排氣歧管直接分支,從而嘗試簡化排氣管的構造,解決配置空間的問題,但根據在排氣歧管的旁通通路的連通位置和EGR通路的分支位置,有時來自旁通通路的供氣會直接進入EGR通路等,降低EGR效果,人們希望解決該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減小配置空間,且可以高效地使廢氣返回到供氣側的帶EGR裝置的增壓發動機。
本發明的帶EGR裝置的增壓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氣歧管,其將從各氣缸排出的廢氣收集到單口的廢氣出口;供氣歧管,其將來自增壓機的供氣分配給各氣缸;從所述增壓機的壓縮機出口到所述供氣歧管的供氣通路;連通該供氣通路和所述排氣歧管的旁通通路;和EGR裝置,其具有從所述排氣歧管取出一部分廢氣并使其返回到所述供氣通路的EGR通路,所述排氣歧管的所述廢氣出口設置于沿發動機氣缸列的長度方向的途中,所述排氣歧管中的所述旁通通路的連通部以及所述EGR通路的分支部被設置成,夾著所述廢氣出口位于所述長度方向的兩側,且相互之間分開的程度為,通過從所述旁通通路供給的供氣壓出廢氣的一部分并使其進入到所述EGR通路。
本發明的帶EGR裝置的增壓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氣歧管,其將從各氣缸排出的廢氣收集到單口的廢氣出口;供氣歧管,其將來自增壓機的供氣分配給各氣缸;從所述增壓機的壓縮機出口到所述供氣歧管的供氣通路;連通該供氣通路和所述排氣歧管的旁通通路;和EGR裝置,其具有從所述排氣歧管取出一部分廢氣并使其返回到所述供氣通路的EGR通路,所述排氣歧管的所述廢氣出口設置于沿發動機氣缸列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側,所述排氣歧管中的所述旁通通路的連通部設置于所述廢氣出口側,所述EGR通路的分支部,設置于相比所述旁通通路的連通部更遠離所述廢氣出口的一側,并且,這些連通部以及分支部相互分開的程度為,通過從所述旁通通路供給的供氣壓出廢氣的一部分并使其進入到所述EGR通路。
本發明的帶EGR裝置的增壓發動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氣歧管,其將從各氣缸排出的廢氣收集到單口的廢氣出口;供氣歧管,其將來自增壓機的供氣分配給各氣缸;從所述增壓機的壓縮機出口到所述供氣歧管的供氣通路;連通該供氣通路和所述排氣歧管的旁通通路;和EGR裝置,其具有從所述排氣歧管取出一部分廢氣并使其返回到所述供氣通路的EGR通路,所述排氣歧管的所述廢氣出口設置于沿發動機氣缸列的長度方向的途中,所述排氣歧管中的所述旁通通路的連通部以及所述EGR通路的分支部,夾著所述廢氣出口設置在所述長度方向的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8000765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拾取裝置
- 下一篇:基于非線性光波導環形鏡的全光碼型轉換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