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調節的停車房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14113.5 | 申請日: | 2006-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71624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德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德義 |
| 主分類號: | E04H6/04 | 分類號: | E04H6/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31山東省青島市四***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停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節長度的汽車停車設施,屬于停車庫領域。主要用于存放小型汽車,特別適用于存放加長豪華小型汽車,也可存放其它型號的機動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家庭個人購車的不斷增加,使汽車的停放帶來了諸多困難和問題。在大部分社區的設計中基本上無配套的停車場或停車房。車主只能將自己的汽車放在自己家庭周圍或者路邊的空地上。這樣一來,1、造成了汽車失盜或車內物品的失盜現象時有發生;2、對汽車裝飾的損壞和割胎破壞時有發生極易引起鄰里之間的糾紛;3、夏天在日光下曝曬或雨淋,加劇縮短了汽車的使用壽命。4、專利號為200420005812.7《伸縮式車庫》專利,雖然在結構上車庫可以達到伸縮的目的,但是由于軌道安裝在地面以上,車庫收縮后,軌道的結構仍然暴露在地面以上,實際上還是占用了這部分地面的面積。并且車庫收縮后露出的軌道可能發生損壞從而影響車庫的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實用并具有防塵、防雨、防曬、防凍功能的小型可調節的停車房。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其發明目的的:
一種可調節的停車房,包括至少三個單元的停車房框架、房門、停車房各單元之間的密封裝置、軌道、承重移動輪系、修車槽和停車房地面,其特征在于:停車房的左側為固定框架(簡稱第一單元),依此排列的為中間移動框架(簡稱第二單元)和帶門移動框架(簡稱第三單元),在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之間、第二第三單元之間均設有密封裝置,第一單元直接固定在地面上,第二單元和第三單元的底部兩側各設有二組承重輪系,第二和第三單元的承重輪系分別安裝在第二和第三單元的軌道上面,第三單元右端設有房門,房門與第三單元采用鉸鏈連接,房門與第三單元之間還安裝氣動活塞缸,房門與地面設有安全鎖具,房門下方設有拉手。
停車房的第一、第二、第三單元結構用成型鋼板做主架,斷面制成門型結構。所述的三個單元和房門的框架結構均為內襯保溫材料,兩外側用金屬板材制作。
所述的承重移動輪系包括承重輪、輪軸、軸承、輪支座,在工字形軌道的上表面設有承重輪,在承載承重輪的支板的下方安裝左右各一個的導向輪,導向輪軸中心為同一軸線,承重輪和導向輪輪軸上安裝軸承,承重移動輪系安裝在第二、第三單元門型結構框架兩豎側的底部,每側安裝2組。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停車房各單元間的密封裝置,包括U型基板、橡膠密封條和直型壓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單元在開放式結構的一側為固定連接式安裝,U型基板和橡膠密封條安裝在固定連接式結構一側;第二單元在靠第一單元的一側為可拆卸連接式的安裝,直型壓板安裝在同一側。第二單元靠第三單元一側為固定連接式安裝,U型基板和橡膠密封條安裝在同一側;第三單元靠第二單元一側為可拆卸連接式的安裝,直型壓板安裝在同一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地面用軌道,其特征在于:軌道的截面結構為匚型的金屬型材制作,軌道呈水平安裝布置,軌道的上水平面與地面平齊。第二單元用軌道靠近第一單元的一端安裝單元止動塊,第三單元用軌道靠近第二單元的一端安裝單元止動塊;第三單元用軌道兩側各安裝框架固定裝置。
修車槽設置在第一單元內的地面上,修車槽的上端與地面平齊。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使用時,可以迅速的將停車房拉出進行停車,使車輛達到安全停放,并具有防塵、防雨、防曬、防凍的功能,未停車時,停車房收縮后減小了占地面積,由于停車房的伸縮用的軌道與地面平齊,所以當停車房收縮后,在停車房用地面上可以通過各種車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示意圖;
圖3是圖2B?B工字型軌道剖面結構配合示意圖;
圖4是另一種工字鋼軌道與承重移動輪系剖面結構配合示意圖;
圖5是角鋼型軌道的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6是槽鋼型軌道的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7是工字鋼型軌道的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8是角鋼型軌道的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9是槽鋼型軌道與地面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10是角鋼型軌道與地面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11是圖2A-A密封裝置剖面結構安裝布置示意圖;
圖12是的另一種結構布置示意圖;
圖13是圖2中G的固定裝置結構放大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德義,未經劉德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141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