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測試飛機油箱系統的設備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610083252.0 | 申請日: | 2006-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82544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于爾根·洛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9/00 | 分類號: | G01M19/00;G01M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艷江;楊生平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試 飛機 油箱 系統 設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測試飛機油箱的設備和方法。
背景技術
在飛機的最終組裝過程中,必須對飛機油箱系統進行測試以確保飛 機油箱系統控制設備——尤其是油位控制裝置——的正常操作。此外, 該測試用于檢測油箱系統是否泄漏。該飛機油箱系統的測試涉及從燃料 貯存器往油箱系統供應預定的燃料量。為了安全因素,用于測試飛機油 箱的設備通常包括緊急關閉裝置,該緊急關閉裝置可在出現安全緊急情 況時中斷測試,該安全緊急情況例如是在其中一個待測試的飛機油箱中 發生超壓情況。此外,來自燃料貯存器的燃料供應通常由緊急制動(dead man)裝置進行控制。如果操作員未能(例如以等時間間隔或持續地)按 下相應的緊急制動按鈕(dead?man’s?button)以產生繼續自燃料貯存器供 應燃料的確認命令,則該緊急致動裝置用于立即中斷燃料貯存器的燃料 供應。
飛機油箱系統的測試會是相當費時的,在一些情況下甚至長達8個 小時。對操作員來說,如此長時間地操作緊急制動裝置是非常不舒服的。 此外,存在這樣的風險:操作人員例如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錯誤地未按 動緊急制動按鈕而使測試意外地中斷。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設備和一種方法,其可以可靠地對 飛機油箱系統進行測試并同時在測試過程確保較高的安全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用于測試飛機油箱系統的設備包括:燃 料供應裝置,其包括燃料貯存器和燃料供應管路,該燃料供應管路第一 端連接至所述燃料貯存器,而第二端連接至該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 從而用于將燃料從燃料貯存器供應至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在該燃 料管路中設置有一形成燃料供應裝置的一體部分的第一隔離閥。在其打 開狀態,該第一隔離閥允許燃料從燃料貯存器供應到燃料供應裝置的燃 料出口,而在其關閉狀態,該第一隔離閥中斷從燃料貯存器到燃料供應 裝置的燃料出口的燃料供應。該燃料供應裝置可以為固定的裝置,但優 選為可移動的裝置,例如加燃料車。另外,該燃料供應裝置可包括一燃 料泵,其用于從燃料貯存器輸送燃料。
本發明的用于測試飛機油箱系統的裝置還包括燃料傳送管路,該燃 料傳送管路在第一端連接至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而在第二端可連 接至飛機油箱系統,并由此用于將燃料從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傳送 到飛機油箱系統。在該燃料傳送管路中設置一第二隔離閥。在其打開狀 態,該第二隔離閥允許燃料從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傳送到飛機油箱 系統,而在其關閉狀態,該第二隔離閥中斷從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出口 到飛機油箱系統的燃料供應。
本發明設備的電子控制單元適于控制該第一隔離閥和第二隔離閥, 以響應于提供至電子控制單元的測試參數信號而分別中斷通過燃料供應 管路的燃料供應以及通過燃料傳送管路的燃料傳送。換言之,如果電子 控制單元接收到相應的測試參數信號,則該電子控制單元控制第一和第 二隔離閥而關閉該第一和第二隔離閥,并且由此相應中斷通過燃料供應 管路的燃料供應以及通過燃料傳送管路的燃料傳送。因而,燃料供應裝 置的第一隔離閥集成在電子控制單元的控制電路中。
由此,在本發明的用于測試飛機油箱系統的設備中,可省去用于控 制中斷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供應的緊急制動裝置。因此,該設備對操作 員來說是方便舒適的。此外,由于電子控制單元響應相應的測試參數信 號同時控制第一和第二隔離閥,從而相應地立即中斷通過燃料供應管路 的燃料供應以及通過燃料傳送管路的燃料傳送,因此在進行飛機油箱系 統測試的過程中,整體安全性得到了加強。
本發明設備的電子控制單元還可適于控制燃料供應裝置的燃料泵, 以響應提供至該電子控制單元的相應參數而停止燃料從燃料貯存器的輸 送。然而,可選擇地,也可不將燃料泵結合到電子控制單元的控制電路 中。如果第一隔離閥響應來自電子控制單元的相應命令而關閉,而燃料 泵繼續運轉,則燃料泵的操作模式改變為空轉操作模式。
優選地,為了加強安全性,本發明用于測試飛機油箱系統的設備的 第一和第二隔離閥至少其中之一是氣動操作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未經空中客車德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832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