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直列多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610015363.8 | 申請日: | 2006-08-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263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強 |
| 主分類號: | F02B75/20 | 分類號: | F02B75/20;F02B75/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170天津市河***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列多缸 杠桿 傳動 內燃機 | ||
1.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內燃機。
2.現有內燃機技術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為:活塞在內表面加工的很光滑的圓柱型汽缸內被燃料燃燒產生的工質推動進行往復滑動并經曲軸連桿機構將這一運動轉換成輸出軸的回轉運動。發動機的每一個工作循環都必須依照次序完成所有的沖程。然而在需要對稱力、互補力、力偶作功或者不規律拉力做功的場合就有些不適應了。
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用一種新的結構方式、新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讓內燃機工作,達到將活塞的往復滑動直接轉變成杠桿組件橫軸的左右扭轉擺動和傳動鋼索一起對負載施加拉力作功的目的。解決傳統內燃機在需要對稱力或互補力或力偶作功的場合的動力源轉換系統復雜,轉換效率低的問題。
4.本發明的實施例有直列雙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直列三缸杠桿傳動內燃機和直列四缸杠桿傳動內燃機三種,以下分別對每一種實施例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做簡要說明。
1)直列雙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直列雙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的主要結構是由兩組發動機蓋組件(1),兩個并列安置的燃燒室(4、21),油氣分離通道(2、22、6、19),油氣分離漏斗(3、23、5、20),兩組單頭活塞連桿組件(7、18),機油進出孔(8、16),活塞連桿組件定位彈簧(9、15),活塞連桿組件定位彈簧固定器(10、14),壓力傳導滾珠組件(11、13),空氣壓縮腔(24、25)和雙向漸開線杠桿組件(12)等主要組件構成,其他組件不是本發明所要公布的重要環節就不一一列舉。
空氣壓縮腔是由汽缸筒的延長部分、活塞背面、雙向漸開線頂面圍成的圓柱型的腔體,在汽缸筒下端與雙向漸開線頂面之間留有將近一整圈縫隙,在雙向漸開線頂面上開有機油進出孔(8、16)。
在內燃機殼內壁與汽缸筒外壁之間的柱狀圓環形空間內相互錯開的安裝有若干個油氣分離漏斗的空間就是油氣分離通道。油氣分離通道的特征在于:每一個汽缸的油氣分離通道都是自成體系,與各自的汽缸蓋相連通的,兩個汽缸的油氣分離通道之間是不連通的。
油氣分離通道中安置的漏斗的小口(28)端都歪向一邊,漏洞的大小口徑比例不小于4∶1,安裝在油氣分離通道中的漏斗的大口(27)端都面向汽缸蓋方向,每個小口端都歪向汽缸筒外壁。
當雙向漸開線杠桿的橫軸受到外力而逆時針方向扭轉時,漸開線曲面向上壓縮定位彈簧(9)并抬起活塞連桿組件(7),燃燒室(4)的空氣被壓縮,新鮮空氣通過汽缸蓋上的空氣單向閥、環行空氣通道、進氣孔(圖未表示)和汽缸體內的油氣分離漏斗(5和23)進入密封腔(24);同時另一側的燃燒室(21)中的空氣壓力減小,燃燒室(21)的進氣門(圖未表示)打開密封腔(25)和油氣分離通道中的空氣被壓縮進入燃燒室(21)中,壓縮空氣噴嘴(圖未表示)再噴入適量的新鮮空氣,密封腔(25)底部的機油從機油進出孔(16)被壓到機油壺中(圖未表示);燃燒室(4)的噴油嘴噴入適量燃料后火花塞點火,內燃機啟動,活塞連桿(7)推動雙向漸開線杠桿撬起另一邊的活塞連桿(18)壓縮彈簧(15)使燃燒室(21)內的空氣被壓縮,新鮮空氣通過汽缸蓋上的空氣單向閥、環行空氣通道、進氣孔(圖未表示)和汽缸體內的油氣分離漏斗(3和20)進入密封腔(25);雙向漸開線杠桿的橫軸對外輸出一次扭轉擺動,相應的一組傳動鋼索對外輸出一次拉力,另一組傳動鋼索被負載牽動做等距反向運動。
2)直列三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的主要結構和工作原理:直列三缸杠桿傳動內燃機的主要結構是由三組發動機蓋組件,三套并列安置的燃燒室,油氣分離通道,油氣分離漏斗,兩組單頭活塞連桿組件,一組雙頭活塞連桿組件(26),機油進出孔,活塞連桿組件定位彈簧,活塞連桿組件定位彈簧固定器,壓力傳導滾珠組件,空氣壓縮腔和兩組雙向漸開線杠桿組件等主要組件構成。雙頭活塞連桿組件(26)的特征在于圓柱型連桿的上端剛性的與活塞固定,下端呈“丁”字形左右分叉,再分別向下彎90度角,兩個連桿頭分別內嵌花籃軸承和滾珠,滾珠在雙向漸開線的漸開線曲面軌道內滾動;在連桿左右分叉位置的上面有活塞連桿組件定位彈簧固定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強,未經楊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1001536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