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汽車的能開啟的車頂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580039363.5 | 申請日: | 2005-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61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L·菲奧拉文蒂 | 申請(專利權)人: | 菲奧拉范蒂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J7/02 | 分類號: | B60J7/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建春;趙辛 |
| 地址: | 意大*** | 國省代碼: | 意大利;IT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汽車 開啟 車頂 系統 | ||
1.用于汽車(1)的可開啟的車頂系統(R),包括:
所述汽車(1)車體的兩個平行的側面立件(5),其靠近乘客廂(2)的后部;
覆蓋元件或車頂(3),在其后端(3b)附近,繞所述立件(5)之間的水平軸線(4)可旋轉地安裝,以及;
基本上垂直的行李廂(6),其朝向頂部開口,形成于汽車(1)內且在所述立件(5)之間以及之下;
設置使得覆蓋元件或車頂(3)可在關閉位置和中間打開位置之間可繞所述軸線(4)樞軸轉動,在關閉位置,其設置為至少大約水平地布置,在中間打開位置,其設置為基本上垂直地布置;然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從所述中間打開位置可移動地向下進入最后的隱藏位置,其在所述隱藏位置被包含,使得基本上垂直地布置在所述行李廂(6)內;
其特征在于,后窗(9)在提升工作位置和降低擱置位置之間可移動地安裝于所述立件(5)之間,在降低擱置位置,其隱藏地容置在接收凹部內,所述接收凹部設置在所述汽車(1)的車體內并在所述立件(5)之間和之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包括至少兩個操縱板(30、31),其能夠采用展開的工作結構,在此處它們設置為縱向相鄰,以及縮進結構,在此處它們設置為至少部分地重疊,并在縱向方向具有減小的體積,所述行李廂(6)在垂直方向具有相應減小的尺寸,所述尺寸足以容納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而所述操縱板(30、31)設置在所述縮進結構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的所述操縱板(30、31)通過基本上相對滑動的運動,能夠從所述展開結構變成所述縮進狀態,而且反之亦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的所述操縱板(30、31)繞至少一個水平的軸線(32)鉸接在一起,并通過繞所述至少一個軸線(32)樞軸轉動的運動能夠從所述展開結構變成所述縮進結構。
5.根據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為允許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經過,所述行李廂(6)具有上部開口(6a),可移動的封閉艙口蓋(7)與所述上部開口(6a)相關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用于關閉所述行李廂(6)的所述艙口蓋(7)可繞水平軸線(8)樞軸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閉艙口蓋(7)可繞其前端附近的水平軸線(8)樞軸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凹部在上述行李廂(6)內提供。
9.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以完全手動的方式從所述關閉位置可移動進入隱藏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10.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元件或車頂(3)以機動方式從所述關閉位置可移動進入隱藏位置,并且反之亦然。
11.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立件(5)設計為使得在抽出位置和至少部分縮進位置之間以手動或機動方式相對于所述汽車(1)的車體可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菲奧拉范蒂有限公司,未經菲奧拉范蒂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3936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鍍黑鎳及其電鍍工藝
- 下一篇:檢測黑麥草腥黑穗病菌的引物、探針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