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電介質折射率變化的設備和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580019079.1 | 申請日: | 2005-06-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69087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博亞·賽普維達馬丁內茲;蓋斯波·阿邁勒斯瑞格;勞拉·M·萊楚格高邁茲;安娜·考勒馬丁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級科學研究理事機構 |
| 主分類號: | G01N21/55 | 分類號: | G01N21/5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廣新 |
| 地址: | 西班牙*** | 國省代碼: | 西班牙;E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電介質 折射率 變化 設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表面等離子體振子共振現象,檢測電介質折射率的變化。
背景技術
用表面等離子體振子共振檢測法(SPR)來檢測鄰近金屬表面的電解液折射率是通常所用的方法。
表面等離子體振子波是橫向磁化的電磁波,它從金屬和電介質的連接界面傳播,在連接處的金屬性質與自由電子相似。等離子體振體波以傳播矢量(波矢)的形式表現,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才會被激發。如果金屬介質和電介質是半無限的,那么等離子體振子傳播矢量ksp由如下方程給出:
這里λ表示波長,nm和nd分別表示金屬和電介質的折射率(εm和εd表示電介質常數,
等離子體振子共振現象的產生,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金屬的電介質常數的實部為負,Re[εm]<0,Re[εd]<-Re[εm],并且產生的波必須是橫向磁化(TM)的。滿足這些條件的金屬中,金和銀是最常用的。在金屬和電介質的連接界面,表面等離子體振子的電磁場具有最大的磁場強度,并向介質中指數衰減,圖1中清楚的顯示了這一現象(圖中顯示了在金屬100和電介質200連接界面處波的指數衰減)。
由此可知,表面等離子體振子波的激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介質的電介質常數(或折射率)。
激發這種表面波有很多方法,例如,可用電子激發的方法或光照激發的方法。然而表面等離子體振子波不能由在金屬表面反射的燈光直接激發。因為光的波矢遵守下列方程:
這里θ是光的入射角,λ為波長。為了使激發產生,兩者波矢必須相等。在光入射角為任意值時,比較等離子體振子波矢和光波矢如下:
|kLUZ|<|kSP|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級科學研究理事機構,未經高級科學研究理事機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5800190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