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燃機汽缸中潤滑油注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02118872.6 | 申請日: | 2002-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384274A | 公開(公告)日: | 2002-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約恩·梅耶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曼B與W狄賽爾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08 | 分類號: | F01M1/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祖昌 |
| 地址: | 丹麥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汽缸 潤滑油 注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燃機、尤其二沖程十字頭內燃機的汽缸潤滑油的一種注入方法。定期性啟動的油泵,將一份潤滑油輸送到潤滑油管內,該管連接泵的出口與潤滑點上的噴油閥,當潤滑油管內的壓力超過預定的開啟壓力時,該噴油閥開啟,以便將潤滑油霧化注入汽缸內。
這種方法從WO?00/28194中已知,其中說明,噴油閥沿汽缸套周圍成排分布,噴嘴的方向是使它們將潤滑油霧化注入靠近噴嘴的汽缸套內表面的一段。使用大量噴嘴,例如10個以便把潤滑油施布在整個汽缸套的四周。
背景技術
關于將潤滑油輸送到噴嘴,WO?00/28194作為這樣一個問題提出,潤滑油在潤滑油管內的可壓縮性,使得在時間上正確輸送潤滑油變得困難。講述了達到預定的潤滑油霧化的條件,在輸送當中,潤滑油應當超過相當于已知的通常燃料注入時的噴油閥開啟壓力。在注入燃料時,通常油量輸送如此之快,并且其適當的量如此之大,在泵與噴嘴之間的油管內的壓力要迅速地超過燃油從泵初起輸送時噴嘴開啟壓力,因此注油開始,燃油量隨著持續不斷地被從泵輸送到汽缸中,其所用時段會比獲得開啟壓力所需時段長10~50倍。
汽缸潤滑油的霧化注入問題可從日本于1995年頒布的7-34837中有進一步的了解。根據該專利,在燃料注入時,潤滑油從安放在汽缸蓋中的噴油閥注入。這里,潤滑油泵順沖程方向連接到內燃機的曲軸,所以潤滑油在內燃機每轉時被霧化注入到汽缸套的內表面上。
1954年申請人的丹麥專利第81275號描述了一種潤滑油系統,在該系統中潤滑油的輸送與內燃機每分鐘的轉數的配合是間歇性的,這樣一來比方說是在內燃機的每轉、兩轉或三轉時將潤滑油輸送到汽缸套內表面上的潤滑點上。為了使潤滑油向潤滑點的輸送與活塞運動的關系上作到準時,將受控的截流閥在緊鄰每一潤滑點處置于潤滑油管內。每次潤滑必須在潤滑點進行潤滑,潤滑油泵便輸送一份精確計量的潤滑油,這份潤滑油被截流閥保持在潤滑油管內低壓之下,直至活塞與潤滑點相對。就在此時刻,截流閥啟動,潤滑油被釋出,并在潤滑點跑出,在那里活塞環將潤滑油施布于汽缸套的圓周方向。為了避免在閥門啟動時潤滑油管內出現壓力下降,在管內可有一小的蓄壓器容積,在該蓄壓器中通過彈簧承載活塞使其中的潤滑油保持受壓力狀態。在已知的這類潤滑系統中,以幾個巴的壓力輸送潤滑油。
與之相反,在前述之潤滑油系統中,潤滑油以較高壓力輸送,以實現潤滑油霧化注入。這種較高的壓力在潤滑油供給一側引起若干缺點,其中就有對所輸送潤滑油量的泄漏造成的波動。而當每一汽缸使用大量噴油閥時,這類缺點會加重,因為潤滑油管中的容積會與所輸送潤滑油量成比例地加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標是提供一種方法,使能在高壓下可靠地輸送相對小量的潤滑油。
從這個角度,按照本發明的方法之特征在于,噴油閥的關閉壓力要低于其開啟壓力;這樣潤滑油由泵經過一單向閥輸送到單向閥與噴油閥之間的容積,在該容積內,當潤滑油從泵輸送到該容積當中時,于壓力進行性增加過程中,潤滑油便暫時積累起來;而當該容積內潤滑油壓力超過噴油閥開啟壓力時,已積累量的潤滑油便通過噴油閥霧化注入而得以釋出。
噴油閥具有高開啟壓力,由泵輸送的潤滑油在單向閥與噴油閥之間的容積中壓力被提高到該高開啟壓力。由于潤滑油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的空氣,在該容積中潤油油的積累便成為可能,因為潤滑油必然地包含一定量空氣,當在該容積進一步接納潤滑油當中,所述之空氣被壓縮,潤滑油的壓力上升。當所積累數量的潤滑油大到使油壓超過噴油閥的開啟壓力時,噴油閥打開將潤滑油霧化注入汽缸內。在霧化注入過程中,所輸送的潤滑油量取決于噴油閥的關閉壓力,低關閉壓力導致單向閥與噴油閥之間容積內潤滑油比高關閉壓力卸出更多一些。在供油終端,單向閥將該容積保持有效切斷狀態,從而潤滑油必然通過噴油閥被排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曼B與W狄賽爾公司,未經曼B與W狄賽爾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21188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