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高效全自動制丸機無效
| 申請號: | 01265443.4 | 申請日: | 2001-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501501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晟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晟 |
| 主分類號: | A61J3/06 | 分類號: | A61J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41000 甘肅省***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高效 全自動 制丸機 | ||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藥制造設備,特別是一種中藥制丸機。
(二)背景技術:現有技術中藥制丸機主要由制條機構和制丸機構組成,能夠生產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中藥藥丸,但其在制條、制丸的控制自動化和整機運行的性能上滿足不了制藥行業新標準的要求,其制丸的均勻度難于控制,達不到產品生產的高質量、高效率、智能化連續生產的要求。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提供一種智能高效全自動制丸機,解決制丸生產的高質量、高效率、智能化連續生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智能高效全自動制丸機,設置有制條機構,制丸機構和電控機構,,整機為臥式結構,即制條機構的藥條出口為水平設置,其藥條出條為水平狀態,其制條機構的結構為:減速機通過鏈輪與一齒輪軸構成傳動連接,設置在該齒輪軸上的齒輪與兩個從動齒輪嚙合,其從動齒輪軸上安裝有壓料翻板,前述齒輪軸經離合器與螺旋推進器構成傳動連接,螺旋推進器一端安裝于出條板上的銅套內,處于水平狀態,離合器軸、螺旋推進器軸、及出條板藥條出口在同一軸線上;制丸機構的結構為:伺服電機通過同步帶輪與正反旋蝸桿構成傳動連接,正反旋蝸桿與兩蝸輪構成蝸輪組,蝸輪組的兩個蝸輪通過蝸輪組鋼套內的鋼球與兩個制丸刀輪軸構成傳動連接,制丸刀輪軸前端裝有制丸刀輪,后端與凸輪構成接觸配合,制丸刀輪軸上安裝有壓縮彈簧,制丸刀輪軸兩端由滑動軸承支承,前述凸輪的凸輪軸通過帶輪與搓丸電機構成傳動連接,前述蝸輪組中一蝸輪經兩個鏈輪的傳動連接,與順條(藥條)輪構成傳動連接;電控機構的構成是,由觸摸屏構成制丸操作與信息顯示單元,由具有機械轉動輪的電子編碼器構成藥條測速及電信號輸出單元,由可編程控制器和一個同制條機構減速機制條電機聯接的變頻器、一個同制丸機構伺服電機聯接的變頻器構成對制條制丸速度的電機變頻控制單元。通過采用了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電控機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條機構和制丸機構,通過電控機構的觸摸屏即可啟動制條電機,伺服電機(切丸電機)和搓丸電機,使制條、切、搓丸操作進入自動運行。當制條機構擠出的藥條推動電子編碼器的轉動輪轉動時,由電子編碼器可輸出數字信號,并送入可編程控制器,經過可編程控制器運算,將運算結果和指令送往變頻器,通過變頻器控制制條電機和制丸電機的轉速,達到制條和制丸動作的同步運行,當觸摸屏出現故障報警顯示時,或者要停止整機工作時通過對觸摸屏操作,即可使整機工作停止。本實用新型整個制丸過程由可編程控制器自動控制完成,實現了制丸工作的閉環控制,速度測量準確,系統跟隨響應速度快,對于松散或高粘度的藥成條自如,藥條不會產生拉伸或堆積,消除了影響制丸均勻度的主要因素,加工制丸順利,產品精度高。
(四)附圖說明:圖1本為實用新型總裝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制條機構示意圖。圖3為圖2制條機構中螺旋推進器結構圖。圖4為圖2制條機構中可拆卸翻板安裝結構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制丸機構的結構剖視圖,其中5-1為橫向剖視,5-2為5-1的A-A剖視。圖6為圖5制丸機構中蝸輪與制丸刀輪軸連接結構剖視圖。圖7為圖5制丸機構中制丸刀輪結構圖,其中7-1為刀輪軸向視圖,7-2為弧形槽I放大。圖8為本實用新型電控機構的電路聯接圖。
(五)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根據圖1,本實用新型制條機構的減速機1通過鏈輪2、3與齒輪軸4構成傳動連接,齒輪軸4上的齒輪5與兩個從動齒輪7嚙合,從動齒輪7其軸上安裝有壓料翻板8,齒輪軸4經離合器與螺旋推進器6構成傳動連接,推進器6一端安裝于出條板10上的銅套9內。根據圖2-4,制條機構中螺旋推進6為雙頭螺旋,其根部具有錐度,后半部銑有缺口,螺旋角度為30°-75°,壓料翻板8由兩個螺栓固定,可以進行拆卸,清洗時無死角。翻板8兩端由短軸32、33支承。在圖2中,在推進器6周圍的筒壁上有均勻的與推進器6螺旋方向相反的溝槽a,其深度為0.5-3mm。根據圖1和圖5和圖6,在制丸機構中,伺服電機12通過同步帶輪13與正反旋蝸桿14構成傳動連接,蝸桿14與蝸輪15、16組成蝸輪組,蝸輪15、16通過蝸輪組鋼套17、18內的鋼球26與制丸刀輪軸23、24構成傳動連接,刀輪軸23、24前端各裝有制丸刀輪31,后端各與凸輪22構成接觸配合,刀輪軸23、24上安裝有壓縮彈簧19,刀輪軸23、24兩端有滑動軸承25支承,凸輪22的軸21通過帶輪20與搓丸電機34構成傳動連接,蝸輪16經鏈輪27、28的傳動連接與順條輪29構成傳動連接,順條輪29下側安裝有順條器30,酒精簡37設置于刀輪31的上方,刀輪31兩側各有一個從動毛刷38。根據圖5和圖7,刀輪31的輪面縱向均勻排列有弧形槽,槽沿間的距離為0.15-1.5mm,該槽的弧度半徑為1.5-12.5mm,該弧面對稱線兩側的弧面的加工深度比上述弧度半徑淺0.1-1mm。刀輪31由高、中、低碳鋼或不銹鋼制成。根據圖1和圖8,電控機構由GT10型觸摸屏41,FPO-C16CT型可編程控制器(或稱PLC)36、E6BZ-CWZ6C型電子編碼器11、ABBACS401-4.0KW型變頻器39,其與制條機構的制條電機(在減速機1上)聯接,VFO-0.75KW型變頻40,其與制丸機構中伺服電機12聯接,以及電流/電壓變換模塊組成,其聯接關系為:編碼器11的3端與PLC的X3端聯接,觸摸屏41的RD端、SD端分別和PLC36的S端和R端聯接,PLC36的X0、X1、Y7端分別和變頻器40的10、A、5端聯接,變頻器40的9端與電流/電壓變換模板的Vin左端聯接;PLC36的X4、Y6端分別與變頻器39的22、11端聯接、變頻器39的4、2端分別與電流/電壓變換模板的Vcc右端和Vin右端聯接;PLC36的Y0、Y1、Y5端分別與電流/電壓變換模塊Y左、右端、繼電器KA的10端聯接,KA的7、4端與搓丸電機接觸器線圈聯接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藥料經翻板8將料推入螺旋推進器6,通過正面出條板10上的水平出條口擠出藥條,藥條靠前進力使編碼器11的轉動輪轉動,其轉速經編碼后輸出數字信號送入可編程控制器36中,經運算后送入變頻器3940,再經變頻器39、40分別對減速機1制條電機和伺服電機12進行控制。此時藥條通過送條輪29的推動進入順條器30中,再送入制丸刀輪31中被切搓成均勻藥丸。切搓中由酒精簡37將酒精滴于制丸刀輪31上,經兩從動毛刷38的涂擦,使酒精均勻灑在刀具上,防止藥丸粘結在刀具上。制丸中通過調節刀具與出條口可生產直徑3-25mm藥丸。丸型誤差在0.15mm之內,丸重均勻度為99%,成品率為99%,如生產6mm藥丸,產量在280Kg/H以上,效率比原制丸機提高三倍多。本機具有制丸高質、高效、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晟,未經李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6544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