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深層式發酵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01204547.0 | 申請日: | 2001-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470365Y | 公開(公告)日: | 2002-01-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州;陳彥霖;黃英娥;林明志;黃定國;袁國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M1/02 | 分類號: | C12M1/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陳紅 |
| 地址: | 臺灣省***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層 發酵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深層式發酵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主攪拌軸與輔助攪拌棒的發酵裝置。
使用固態基質或黏度大的基質進行發酵時,發酵條件的控制相對于液態發酵更為困難。尤其在發酵槽越大時,攪拌的情況好壞往往影響發酵反應。攪拌的效果對于好氣性發酵的氧氣傳遞速率尤為重要,混合效果越好,氧氣傳遞速率越大,可有效增進發酵反應。另外,由于此類基質流動性差,發酵期間的散熱情形也是控制的關鍵。固體基質,如米、黃豆或木屑等,通常為粒狀或塊狀,因此該類基質的溫度、濕度與發酵的均勻度的控制均有賴于適當的攪拌裝置。而黏度大、呈濃稠狀的基質由于流動性不佳,在發酵條件的控制上,攪拌裝置同樣也扮演重要角色。
公知用于固態基質發酵的發酵裝置有靜置發酵、淺盤式發裝置與螺旋槳式發酵裝置等。靜置發酵由于缺乏攪拌裝置,則必須經由人工翻拌與補充水分,因此耗費人力也不易控制基質均勻性,同時也造成大量生產上的限制。
參見圖1,公知的淺盤式發酵裝置乃在發酵槽(1100)中裝有一攪拌軸(1200)及葉片,雖然可以提高基質的均勻度,但同時基質深度也受到限制,攪拌葉片太接近槽底,則上層不均勻,攪拌葉片太高,則底層攪拌不均。基質的深度需與攪拌葉片互相配合,才能使基質在發酵中保持均質性。一般而言,基質深度通常在15公分左右,相對而言,基質裝填的容量也因此受到限制。
參見圖2,公知的旋轉葉片發酵裝置則是在發酵槽(2100)中裝有螺旋葉片式的攪拌軸(2200),可能是裝置有一支到數支的攪拌葉片,然而此類螺旋葉片式攪拌葉片相當占空間,裝置越多支攪拌槳,則相對容量器內的可填充體積就減小,所真正裝填的基質容量也減少。
為解決上述發酵槽攪拌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種具有主攪拌軸與輔助攪拌棒的深層式發酵裝置,利用上下兩層的攪拌葉片,增進發酵槽攪拌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深層式發酵裝置包括:一發酵槽、大體成中空狀,用以容納該基質,并具有一頂部一底部;一轉動驅動裝置,設置于該頂部或該底部;一主攪拌軸,一端與該轉動驅動裝置連接,用以受該轉動驅動裝置驅動以進行轉動,而另一端延伸至該底部,并靠近該底部設有第一攪拌葉片,用以攪拌該基質;一連結構件,設置于靠近該頂部的主攪拌軸,用以與該主攪拌軸連動;以及一輔助攪拌棒,一端設置于該連接構件,用以借由該連接構件與該主攪拌軸連動,而另一端延伸至靠近該第一葉片,且該輔助攪拌棒的數個既定位置上具有數個第二攪拌葉片,用以輔助攪拌該基質。
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與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出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
附圖簡單說明
圖1所示為公知的淺盤式發酵裝置構造示意圖;
圖2所示為公知的旋轉葉片發酵裝置構造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發酵槽構造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發酵槽俯視圖;
圖5a與5b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主攪拌軸葉片構造示意圖;
圖6a至6d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多個輔助攪拌棒葉片構造示意圖;
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的主攪拌軸葉片的構造示意圖。
實施例說明
參見圖3,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發酵裝置,包括一發酵槽(3100),為中空圓桶,用以容納發酵所需的基質;一轉動驅動裝置(3500),設置于該發酵槽頂部或底部位置;一主攪拌軸(3200),一端與發酵槽頂部或底部的轉動驅動裝置(3500)連接,用以受該轉動驅動裝置驅動以進行轉動,而主攪拌軸的另一端則延伸至發酵槽底部,并設有第一攪拌葉片(3210)靠近發酵槽底部,用以攪拌底部基質;一連結桿(3400)作為連結構件,設置于靠近發酵槽頂部的主攪拌軸上,用以與該主攪拌軸(3200)連動;以及一輔助攪拌棒(3300),一端連接于該連結桿(3400),用以借由該連結桿與主攪拌軸(3200)進行連動,而輔助攪拌棒(3300)的另一端則延伸至靠近主攪拌軸(3200)第一葉片上方,而在此輔助攪拌棒(3300)的三個既定位置上裝置有對稱兩兩成對的六片第二攪拌葉片,此第二攪拌葉片可將第一攪拌葉片由底部攪拌上來的基質再次均勻攪拌,以增加對基質的攪拌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未經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12045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