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夾心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00231330.8 | 申請日: | 2000-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414513Y | 公開(公告)日: | 2001-01-10 |
| 發明(設計)人: | 任天令;張林濤;劉理天;李志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41/00 | 分類號: | H01L41/00;C04B35/01 |
| 代理公司: | 清華大學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羅文群 |
| 地址: | 10008***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電子元器件 硅基鐵電 夾心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夾心結構,屬半導體器件領域。
近年來,鐵電薄膜因其所具有的良好的介電、壓電、鐵電及光電特性而在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存儲器及光電器件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鈦鋯酸鉛(Pbx(ZryTi1-y)O3,以下簡稱PZT)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種鐵電材料。微電子工藝已發展到了很成熟的程度,如果能用與微電子工藝兼容的方法制備出品質良好的PZT鐵電薄膜,那么就可以使PZT鐵電薄膜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饒韞華等用溶膠-凝膠法(sol-gel)制備了一種硅基PZT鐵電薄膜結構,這種結構直接在硅基襯底上制備PZT鐵電薄膜,見圖1,參閱文獻“鈦鋯酸鉛鐵電薄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膜科學與技術》,1995,15(4):55-59。雖然制備的工藝步驟比較簡單,但是制備過程中的退火溫度高達900℃,難以與微電子工藝兼容。而且這種傳統結構中的鐵電薄膜由于經過高溫退火,品質會受到很大影響,難以得到理想的性能。這樣直接在硅襯底上制備的鐵電薄膜結構就很難應用到存儲器、傳感器等半導體器件中,限制了PZT鐵電材料的發展。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PT/PZT/PT夾心結構(其中的PT為PbTiO3,以下簡稱PT)。這種結構中的PZT鐵電薄膜具有良好的鐵電特性,而且其制備方法可以比較容易的同集成電路工藝兼容,使PZT鐵電薄膜能夠應用于存儲器、傳感器等半導體元器件。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夾心結構,包括頂層Pt/Ti電極、PZT鐵電薄膜、底層Pt/Ti電極、二氧化硅層、硅襯底,上述各層依次排列,還包括PT層,所述的PT層分別置于頂層Pt/Ti電極與PZT鐵電薄膜之間以及PZT鐵電薄膜與底層Pt/Ti電極之間。其中的PZT層厚度為0.15~2μm,PT層厚度為0.01~0.1μm,PZT層與PT層厚度之比為:10~30。其中的底層電極中Pt層厚度為1000~2000,Ti層厚度為50~100。其中的頂層電極中Pt層厚度為800~1000,Ti層厚度為50~100。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的PT/PZT/PT夾心結構顯著降低了鐵電薄膜的退火溫度,從而提高了鐵電薄膜的制備工藝與微電子工藝的兼容性,同時測試結果表明PZT鐵電薄膜表現出良好的介電和鐵電性能。這種鐵電夾心結構及其制備方法為鐵電薄膜應用于存儲器、傳感器等半導體器件領域提供了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是已有的硅基鐵電薄膜結構。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鐵電夾心結構。
圖1-圖2中:1為頂層Pt/Ti電極;2為PZT鐵電薄膜;3為底層Pt/Ti電極;4為二氧化硅層;5為硅襯底;6為PT層。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所依據的原理是:鈦酸鉛鐵電體具有與PZT相似的品格結構,而且它的晶化溫度比PZT低(600℃左右),在PZT薄膜的上下表面各加一層PT層后,PT層會從兩個方向為PZT的晶化提供晶核,從而顯著降低PZT的品化溫度,改善PZT薄膜的晶化品質。而且通過控制PT溶膠的濃度和勻膠速度,可以使PT層的厚度遠小于PZT薄膜的厚度,從而使得PT層的加入對PZT薄膜表觀性能的影響可以忽略,不會導致PZT薄膜表觀性能的下降。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夾心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頂層Pt/Ti電極1、PZT鐵電薄膜2、底層Pt/Ti電極3、二氧化硅層4、硅襯底5,上述各層依次排列,還包括PT層6,所述的PT層6分別置于頂層Pt/Ti電極1與PZT鐵電薄膜2之間以及PZT鐵電薄膜2與底層Pt/Ti電極3之間。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用于電子元器件的硅基鐵電夾心結構,其制備方法如下:
(1)制備PZT先驅溶膠,使其中x=0.9~1.1,y=0.4~0.6,根據PZT組分稱取相應量的醋酸鉛,硝酸鋯和鈦酸四丁酯溶于適量的有機溶劑乙二醇甲醚中,原料中鈦酸四丁酯亦可選用異丙醇鈦等含鈦鹽,溶劑可以用乙二醇乙醚等其它有機溶劑。
(2)制備PT先驅溶膠,使其中Pb的含量在0.9~1.1之間,根據PT組分稱取相應量的醋酸鉛和鈦酸四丁酯溶于適量的乙二醇甲醚中,原料中鈦酸四丁酯亦可選用異丙醇鈦等含鈦鹽,溶劑可以用乙二醇乙醚等其它有機溶劑。
(3)在單晶硅襯底上熱氧化生長一層5000的二氧化硅,氧化過程由干氧-濕氧-干氧三步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2313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