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膠原蛋白的制備工藝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00109936.1 | 申請日: | 2000-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335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02-02-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銘讓;王坤余;林煒;潘志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銘讓 |
| 主分類號: | C12P21/00 | 分類號: | C12P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 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原 蛋白 制備 工藝 | ||
本發(fā)明屬生物制品領域,具體是一種膠原蛋白的制備工藝。
膠原蛋白通常含有19種氨基酸,比人乳蛋白質所含氨基酸還多兩種,其中包括成人必需的七種氨基酸和兒童生長發(fā)育所需的兩種半必需氨基酸。膠原蛋白具有極高的醫(yī)療、營養(yǎng)保健、美容護膚等功效。我國醫(yī)藥、化妝品等所需膠原蛋白主要靠進口。其原因是我國多數膠原蛋白就是明膠,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領域。進口膠原蛋白多以新鮮哺乳動物皮為原料,采用酸法或堿法制得,如日本專利JP8027035A。酸水解法迅速而徹底,但色氨酸全部被破壞,絲氨酸和酪氨酸部分被破壞,且產品得率低,設備腐蝕嚴重,并產生二次污染。堿水解法水解也迅速徹底,但含羥基和巰基的氨基酸全部被破壞,且產生消旋作用(結構變異)。因此酸堿水解法生產的膠原蛋白因部分氨基酸結構變異、使其生物活性、營養(yǎng)保健、美容功效降低。中國專利(CN1155549)及文獻報導,以哺乳動物結締組織為原料,采用酶或有機酸提取醫(yī)用、化妝品用膠原蛋白,所用原料昂貴、成本高、工藝較繁瑣、生產周期長、產品得率低。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膠原蛋白的制備工藝,采用廉價原料,在溫和條件下制備無變性的膠原蛋白,對環(huán)境友好,無毒害污染物產生,生產成本低,產品得率高。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以制革副廢物廢堿皮邊角或/和堿二層皮為原料,經水洗后,用物理和化學方法相結合預處理原料,預處理工藝為:100份原料,加水40~60份、氯化銨5~20份、鹽酸1~4份,處理30~90分鐘,用水清洗干凈,清洗后的原料加水100~200份、乳化劑O?0.5~2份、乳化劑Tween-65?0.5~2份,常溫處理30~90分鐘,用水清洗干凈,預處理后的原料碎化成小塊,加水80~150份,NaCl?3~15份,鹽酸0~5份,66%H2SO4?0~1.5份,處理1~6小時,去液,水清洗,加NaOH?0.5~1份,調pH6.5~7.5備用,使皮膠原纖維束充分松散、某些鍵被打斷而分離,繼而轉化為均勻的原膠原分散體系,再用胰蛋白酶和微生物酶中的一種或兩種,進行酶解,酶解工藝為:取處理后的原料100份,加水100~200份,酶用量為0.1~2份,溫度為35~45℃,pH值7.5~8.5,時間5~8小時,將原膠原降解為所需分子量(3.0~60.0Kda)的膠原蛋白,然后在85~90℃,加熱10~15分鐘,使酶失活,再經過濾、除鹽純化、真空濃縮、噴霧干燥,在無菌條件下收集、分裝即得膠原蛋白。
采用本技術生產的膠原蛋白,各項衛(wèi)生指標達到或超過食用明膠國際先進水平標準(GB6783-94)。氨基酸總量超過90%。氨基酸成分分析表明,本膠原蛋白的氨基酸組成與I型天然膠原氨基酸組成基本一致。
現有生產醫(yī)用、食用、化妝品用膠原蛋白均為新鮮動物或骨,而本技術采用的原料是制革生產回收的工業(yè)副廢物堿皮邊角余料和堿二層皮,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因而前者成本高,原料有限,后者成本低,原料極為豐富,市場潛力大。
本發(fā)明的關鍵技術之一是用物理方法和相對較弱的酸堿預處理松散、分離皮膠原纖維束,為酶切反應的高效、均一奠定了良好基礎。因為是在常溫條件下(10~30℃)的弱酸堿預處理,絕不會導致構成膠原蛋白的結構單元—氨基酸殘基發(fā)生結構變異。
關鍵技術之二是提取反應是在低溫下(35~45℃),用有嚴格選擇性的生物酶制劑有目的地進行提取,易控制。產物的組成結構、性能功效穩(wěn)定,變異小。而高溫條件下的酸堿處理法,處理的任意性很大,產物的分子量分布寬、組成結構、性能功效差異大,甚至部分氨基酸殘基結構被破壞,喪失其特定的生物活性。
國內外未見有用生皮副廢物制備多肽的專利文獻報導。
本技術經濟效益顯著,社會環(huán)境效益突出,我國年皮革加工量占世界的1/5,居世界第一位,每年產生未鞣制生皮副廢物約70萬噸,因未得到適當地利用,不僅造成數十億元經濟損失,且腐爛變質造成極大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地影響到制革工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技術將制革副廢物轉化為高附加值的膠原蛋白,不僅可創(chuàng)造顯著的經濟效益,且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二次污染,屬環(huán)境友好和綠色化工工業(yè),這對促進農牧業(yè)、制革及皮件等工業(yè)的良性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下面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選取皮革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堿皮塊(邊角),用或自來水清洗干凈。
100g堿皮塊,加水40g、氯化銨5g、鹽酸2g處理60分鐘,用去離子水清洗干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銘讓,未經張銘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001099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