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全折疊式自行車邊車無效
| 申請號: | 87205124 | 申請日: | 1987-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87205124U | 公開(公告)日: | 1988-10-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遠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航空工業部第六一一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2K27/00 | 分類號: | B62K27/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專利服務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胡安方 |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多功能全折疊式自行車邊車,由坐板、三角架、前后撐、底盤、車輪等組成,其特征是底盤平行于地面,由前后撐把坐板、三角架、底盤、自行車架所鉸接而成的六方體分割而成兩個能夠承受彎矩扭矩的角盒,底盤與三角架是由前后兩個耳片鉸接,加強了邊車的剛度和強度,使得它能夠在道路較差的農村使用;車輪放在坐板的下面,減少車寬,轉彎靈活,行駛穩定,騎行輕便;在展開時用來乘人載貨,折疊時坐板可放在自行車衣架上帶小孩。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折疊式 自行車 | ||
【主權項】:
1、一種折疊式自行車邊車,特別是多功能全折疊式自行車邊車,由車輪、車體、坐板、足踏板等部件所組成;其連接關系:由雙耳板把自行車和邊車相連,底盤又與雙耳板相連,底盤的另一端與輪架相連,車輪裝在輪架中,足踏板裝在底盤上,坐板放在輪架旁;其特征在于:車體中的坐板(1)下面的前梁(8),后梁(9)與底盤(5)形成兩個與地面平行的四邊形,它們與垂直于地面的三角架(2),自行車菱形車架相互鉸接,形成一個可折疊的六方體結構;由前撐(4),后撐(3)把這個六方體變成了可承重負荷的角盒結構;a、本邊車直接和自行車相連,它們之間節省了過渡零件,充分利用了自行車構件作為邊車的承力構件,在自行車的后上部,坐板(1)前面支承在前梁(8)上,前梁(8)的左端直接與自行車斜叉管相連,前梁(8)的右端與三角架(2)頂架前右端相鉸連,坐板后面支承在后梁(9)上,后梁(9)左端直接支承在自行車衣架撐桿上,后梁(9)的右端與三角架(2)頂架后右端相鉸連,在自行車的后下部,邊車連接環(10)用螺帽把連接板(23)固定在自行車后軸上,用下接頭(24)與自行車下叉管相連;底盤(5)的左端鉸連在連接環的環軸(22)上,底盤(5)右端前后兩個耳片與三角架(2)左叉板上的前后兩個耳片相鉸連,這樣坐板(1)(包括前梁(8)后梁(9)),底盤(5)形成兩個與地面平行的四邊形,坐板(1),底盤(5)與垂直于地面的三角架(2),自行車菱形車架相互鉸接成為一個六方體結構;邊車的坐板(1),底盤(5)這兩個四邊形依靠成對角線聯接的前撐(4),后撐(3)把由坐板(1)、三角架(2)、底盤(5),自行車菱形車架相互鉸接而成的六方體,變成了兩個能承受彎矩扭矩的大角盒,形成了一個即能承受重負荷,又便于收、放、折、疊的新結構,b、本邊車的折疊形式:從自行車上解下連片(12),前梁(8),后梁(9),從三角架上解下坐板扶手架(36),將背梁(33)圍繞背卡(34)旋轉到背板(32)所在平面內,將背板(32)(連同背梁(33))往前轉90°倒在坐拔(1)上,將坐板(1)(連同背板(32)背梁(33),前梁(8)、后梁(9))繞鉸連D點向外轉270°轉到與三角架(2)平行,再將三角架(2)(連同剛才轉下來的坐板(1)等)繞鉸連F點向內轉90°,轉到與底盤(5)平行,最后將底盤(5)(連同剛才轉下來的三角架(2)等)繞鉸連E點往上轉90°,轉到與自行車平行,固定在自行車的右側面。在折疊狀況下,將底盤(5)在環軸(22)上重新裝一個位置,就可以將坐板(1)(連同背板(32)等)繞鉸連D點往下翻轉270°,將坐板(1)放在自行車衣架上展開。
下載完整專利技術內容需要扣除積分,VIP會員可以免費下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航空工業部第六一一研究所,未經航空工業部第六一一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ent/87205124/,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