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輸出功率可變的供電控制器無效
| 申請號: | 99204060.4 | 申請日: | 1999-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363419Y | 公開(公告)日: | 2000-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德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德海;李淑琴 |
| 主分類號: | H02M5/06 | 分類號: | H02M5/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2552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出功率 可變 供電 控制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壓、電流自動控制裝置。
在用電負荷功率變化較大的用電設備中,或者用電負荷變化頻繁的情況下,時有超載或短路的情況發生,將供電裝置或附件燒壞。雖然目前已經有一些自動控制裝置,仍不盡人意,常出現一些問題,維修工作量比較大,設備運行還不太穩定,有的結構比較復雜,成本較高等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使用可靠,結構簡單的輸出功率可變的供電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輸出功率可變的供電控制器,由外殼及安裝在外殼內的電源開關、輸入輸出導線等組成,其特殊之處在于,在輸出導線上安裝有主轉換電路。
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其特殊之處在于,輸出導線和自動轉換控制電路相連接,自動轉換控制電路和安裝在輸出導線上的主轉換電路、電流繼電器、電壓繼電器分別相連接。
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其特殊之處在于,在輸出導線上串聯有電感線圈1L、觸頭3CJ、電感線圈2L,電感線圈在1L、2L在同一鐵芯上,接點A3和A5之間連接有觸頭2CJ1,在接點A4和A6之間連接有觸頭2CJ2,觸頭2CJ1和2CJ2為聯動觸頭,構成主轉換電路。
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中,電源開關ZK的兩輸出端和啟停電路相連接,其特殊之處是,交流接觸器2CJ的吸引線圈和常閉觸頭4CJ2相連接后其兩端接于接點A2、B2,交流接觸器3CJ的吸引線圈和常開觸頭4CJ3相連接后接于接點A2、B2,交流接觸器4CJ吸引線圈的一端連接于B2,另一端和電壓繼電器的常閉觸頭YJ相連接,常閉觸頭YJ的另一端分別和常開觸頭AJ、4CJ4相連接后接于接點A2,電流繼電器AJ的主線圈連接在接點A1、A3之間,電壓繼電器YJ的主線圈連接在輸出端A6、B6之間,組成自動轉換控制電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價格低廉。(2)輸出的電壓波形不會出現異常波或或諧波,可以實現輸出較大的功率。(3)無易損元器件,可在三年內免于維修,適合于在惡劣環境下長期使用。(4)運行平穩,無噪音。(5)工作可靠,自身耗電量少。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方框原理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結構圖。
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說明:
將電源開關ZK的兩接點連接在電源的兩條導線上,安裝在外殼內,兩導線之間安裝電壓表1V,根據輸出功率選擇相應的元件,如輸出40千瓦,電源開關可選用ZK-100A,交流接觸器1CJ、4CJ可選用CJ20-10A,2CJ、3CJ可選用CJ20-63A,電流繼電器AJ可選用DL-131,電壓繼電器可選用DY-131。交流接觸器1CJ的吸引線圈和常閉按紐TA、常開按紐HA相串聯,其下端和電源導線的接點B1相連接,上端通過保險器RD和電源接點A1相連接,在常開按紐HA的兩端連接觸頭1CJ3,組成啟停電路。交流接觸器2CJ的吸引線圈和交流接觸器4CJ的常閉觸頭4CJ2相連接后其兩端接于接點A2、B2,交流接觸器3CJ的吸引線圈和交流接觸器4CJ的常開觸頭4CJ3相連接后接于接點A2、B2,交流接觸器4CJ的吸引線圈和電壓繼電器的常閉觸頭YJ相連接,其下端連接于接點B2,常閉觸頭YJ的另一端分別和電流接觸器的常開觸頭AJ、交流繼電器4CJ的觸頭4CJ4相連接后接于接點A2,組成自動轉換控制電路。接點A2、B2通過觸頭1CJ1、1CJ2和電源相連接,在A2、B2之間安裝有指示燈DD。在輸出導線上依次串聯連接電流繼電器AL的主線圈、電感線圈1L、交流接觸器3CJ的觸頭3CJ、電感線圈2L,電感線圈1L、2L為同一鐵芯上的兩組線圈,在接點A3、A5之間連接觸頭2CJ1,在接點A4、A6之間連接觸頭2CJ2,觸頭2CJ1、2CJ2為兩個聯動觸頭,在電源的兩輸出端之間連接電壓繼電器YJ和輸出電壓表2V。將上述電路連接好后,固定安裝在電路板上,將電路板安裝在外殼內。將電流繼電器和電壓繼電器調整到最佳控制值的范圍,即可投產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德海;李淑琴,未經楊德海;李淑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920406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