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電站鍋爐的風管內流速測量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97235511.1 | 申請日: | 199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283259Y | 公開(公告)日: | 1998-06-03 |
| 發明(設計)人: | 梁志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P5/02 | 分類號: | G01P5/02 |
| 代理公司: | 東南大學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之梓,沈廉 |
| 地址: | 210018***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電站 鍋爐 風管 流速 測量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電站鍋爐風管的測速裝置。
現有的測速裝置存在著易堵塞,測量精度差的缺點,這是因為測風管與風速流向相一致且其開口迎風而設,這就使得煤粉很容易進入測風管,從而導致測風管堵塞。現有的測速裝置,通過測量各風管靜壓的方法來間接、定性地反映風管內的風速,然而,隨著各風管道的長短,各風管彎頭的數量、各風管中調門的開度,以及煤粉的濃度的不同等因素,管中靜壓雖然發生相應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并不能準確甚至不能代表風速的變化。另外,在堵管時,隨著堵管位置的不同(即堵管發生在測壓點之前及之后),其靜壓的變化甚至會發生與風速相反的變化。因此,用這些裝置間接測量風速是不精確,甚至會令運行人員產生相反的判斷結果。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堵塞的用于電站鍋爐的風管內流速測量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其發明目的:
本實用新型由全壓管1和靜壓管2組成,全壓管1為上端封閉、下端呈楔形的管子,在全壓管1的上端設有測壓小孔3,靜壓管2為上端封閉、下端呈楔形的管子,在靜壓管5的上端設有測壓小孔7,全壓管1和靜壓管2相背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①由于本實用新型的楔形端可以避免用于測速的全壓管和靜壓管與風流速方向一致,因此,隨風而來的煤粉不會直接灌入管內,既使有少量煤粉被吹入管子,也會因為煤粉自重下落,特別是自清灰棒在風力的作用下與管子發生撞擊,這就更有助于管內煤粉的下落,從而有效地防止了堵塞。
②由于本實用新型全壓管的楔形下端的開口與風向相迎,而靜壓管的楔形下端的開口與風向相背,因此,全壓管獲取了包含靜壓、動壓的全壓信號,靜壓管獲取靜壓信號,由此,則可直接得出風速,故本實用新型可以直接測出風速,能夠適應在線監測的要求。
③由于本實用新型自清灰棒可以有效防止煤粉在全壓管和靜壓管的楔形下端堆積,因此,它能夠有效排除由于煤粉堆積原因造成的流速誤差,故本實用新型具有測量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作一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由全壓管1和靜壓管2組成,全壓管1為上端封閉、下端呈楔形的管子,在全壓管1的上端設有測壓小孔3,靜壓管2為上端封閉、下端呈楔形的管子,在靜壓管5的上端設有測壓小孔7,全壓管1和靜壓管2相背設置。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精確性,全壓管1和靜壓管2靠背設置,全壓管1和靜壓管2的管徑為8~50毫米,兩管的管徑根據鍋爐風管的管徑及介質來選擇,風管大,介質濃度大,則全壓管、靜壓管的直徑應相應地選擇得大一些。其楔形下端的楔形角α1和α2為10°~40°,楔形下端的楔形角α1和α2最好在15°~25°范圍內選擇,全壓管與靜壓管由法蘭7固定。為更有效地防止煤粉堆積,本實用新型在全壓管1和靜壓管2內分別懸掛有自清灰棒5和6,自清灰棒5和6的直徑為0.5~10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72355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舒適洗頭罩
- 下一篇:卷煙包裝機煙支檢測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