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小型摩托車無效
| 申請號: | 97112925.8 | 申請日: | 1997-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76204A | 公開(公告)日: | 1998-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末田健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K11/02 | 分類號: | B62K11/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志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小型 摩托車 | ||
本發明涉及小型摩托車。
目前,動力裝置懸掛在設于車體車架上的懸掛部的小型摩托車已由如特開平1-311975號公報等所揭示,并且后緩沖器的上端配設在主車架及動力裝置之間,并被連接在鑄造成形的該主車架后部的小型摩托車已由如特開平3-186492號公報所揭示。
在上述特開平1-311975號公報所揭示的車輛中,車體車架整體由鋁合金等輕合金整體鑄造。然而,由于生產設備等的局限,有時使車體車架整體一體成形是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把車體車架前后分割,但需要解決避免大的載荷作用在懸掛動力裝置的懸掛部的問題。
另外,在上述特開平3-186492號公報所揭示的車輛中,鑄造成形的主車架的后部要安裝支撐架,該支撐架上連接著后緩沖器的上端。因此,雖然主車架是鑄造成形的,但由于需要分體的支撐架,所以部件個數增多了。
本發明即鑒于上述情況而實現的,其第一個目的是提供在車體車架前后分割的情況下,可以避免大載荷作用于懸掛部的小型摩托車;第2個目的是提供既可以減少部件數量又可以把后緩沖器安裝在主車架上的小型摩托車。
為了實現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明的小型摩托車,其動力裝置懸掛在設于車體車架上的懸掛部,其特征在于:車體車架由主車架和副車架組成,該主車架的后端部設有懸掛部,該主車架與頭管一體成形,該頭管支承著前叉并使之可以轉向;該副車架可承受作用于車體車架全體載荷的一部分;而該副車架的前端部在前述懸掛部的前后被連接在主車架上。
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把車體車架分成主車架和副車架,可以謀求避免一定方向的大的載荷作用在主車架后部的懸掛架上,由于不需要在懸掛架部分為了增加主車架的強度而增加厚度或配設加強筋,因而可以謀求減輕主車架進而減輕車體車架的重量。
為了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的小型摩托車,其后緩沖器配設于主車架及動力裝置之間,其上端被連接在鑄造成形的該主車架后部,其特征在于:后緩沖器的上端和主車架后部上下兩面分別經由橡膠墊而被直接連接在該主車架的后部。
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后緩沖器的上端和主車架后部上下兩面之間分別經由橡膠墊而直接連接在主車架的后部,所以不需要在鑄造成形的主車架上安裝分體的支撐架,從而可以減少部件個數。
下面按照附圖通過以下詳述的適宜的實施例來闡明本發明的上述、其他的目的、特征及優點。
圖1至圖12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
圖1為小型摩托車的側面圖,
圖2為小型摩托車的平面圖,
圖3為車體車架的側面圖,
圖4為車體車架的平面圖,
圖5為沿圖1的5-5線的放大斷面圖,
圖6為圖1的箭頭6所示部縱斷側面放大圖,
圖7為沿圖6的7-7線的斷面圖,
圖8為沿圖6的8-8線的斷面圖,
圖9為放大顯示后部緩沖器與車體車架的連接部的縱斷側面圖,
圖10為圖1的箭頭10所示部的縱斷側面放大圖,
圖11為沿圖10的箭頭11所視平面圖,
圖12為沿圖10的12-12線的斷面放大圖,
圖13為第2實施例的車體車架之一部分切開后側面圖。
參照圖1至圖2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首先,在圖1及圖2中,該低座摩托車型車輛的車體車架15;其前端備有頭管16;上端備有控制方向的車把17;同時,下端由前述頭管16支承著前叉18;該前叉可以控制方向,下面支承著前輪WF。
由引擎及無級變速機構成的動力裝置20備有兼作引擎曲軸箱及無級變速機變速箱的箱體21,該箱體21經由聯桿機構22懸掛在車體車架15上,在箱體21及車體車架15之間配設有后緩沖器23。另外,后輪WR被支撐在前述箱體21的后端部。
除一部分外,車體車架15被車體罩24覆蓋著,該車體罩24備有前罩25、腳部擋板26、底板27…、底罩28…和后罩29;其中前罩25覆蓋著頭管16的前部及前輪WF的上部;腳部擋板26接在該前罩25上覆蓋住乘員腳部的前方;底板27…用于支承乘員的腳部,連在擋板26上,配置在車體車架15的左右兩側;底罩28…在兩底板27…的下面包覆車體兩側,并連在前罩25上且分別接在兩底板27…上;后罩29接在底板27…上,包覆著后部車體的左右兩側,乘員的座30配設在后罩29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711292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