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的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無效
| 申請號: | 96237712.0 | 申請日: | 1996-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261719Y | 公開(公告)日: | 1997-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迅;李君略;陳德義;劉慶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D41/04 | 分類號: | A01D41/04;A01D47/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何本謙 |
| 地址: | 51063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進 全喂入 水稻 聯合收割機 | ||
本實用新型屬于糧食植物收割機械,特別是一種改進的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適合于水稻、小麥等糧食植物收割使用。
在已有技術中,聯合收割機主要由拖拉機、撥禾輪、割臺、割臺擺龍、中間輸送槽、脫粒滾筒、振動篩、集谷擺龍等組成。由于這種聯合收割機具有割茬、脫粒、禾桿回田等多種功能,而且收割速度很快,因此已廣泛得到應用。然而,經使用表明,該機還存在如下不足之處:由于該收割機的中間輸送帶是靠調整下傳動軸的位置來張緊的,而且下傳動軸是浮動的,所以割臺的動力難以從中間輸送槽下傳動軸引入,而要從另一路線引入動力。另外,割臺升降時的回轉中心與中間輸送帶下傳動軸的中心難以同心,其三是中間輸送槽的下部與割臺的連接是采用平面浮動搭接方式,整個輸送槽還要繞上傳動軸作小量轉動,容易產生漏谷。因此一般的全喂入收割機割臺和中間輸送槽的傳動和聯接都比較復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割臺和中間輸送槽的傳動和聯接都比較簡單有效的全喂入水稻聯合收割機。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割臺(3)和中間輸送槽(5)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向局部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以這樣的方式實現的:如附圖所示,該聯合收割機主要由拖拉機(6)、撥禾輪(1)、割刀(2)、割臺(3)、割臺擺龍(4)、中間輸送槽(5)、脫粒滾筒(7)、振動篩(8)、集谷擺龍(9)構成,其特征在于中間輸送槽(5)內輸送帶的上軸承(10)安裝在與機架(11)連結的扇形板(12)上,其下軸承(13)安裝在與割臺(3)連結的軸承座(14)上,割臺(3)通過銷軸(15)與機架(11)鉸接,銷軸(15)的中心與下軸承(13)同心,中間輸送槽(5)槽體的下端通過擋草環(16)套在下軸承套(17)上,其上端浮動地置在機架(11)上,中間輸送槽(5)的下轉動軸(30)與割臺擺龍(4)通過鏈輪(18、20)和鏈條(19)連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作業時,拖拉機(6)的動力傳至鏈輪(21)、鏈輪(22)和鏈輪(23、29),通過鏈條(24)帶動傳至鏈條(24)上的撥耙(25)將作物往上送。與此同時,亦帶動鏈輪(18)、鏈輪(20)和鏈輪(19),使割臺擺龍(4)轉動,再通過割臺擺龍(4)另一端的鏈輪、鏈條帶動撥禾輪(1)轉動和割刀(2)往復運動。通過油缸驅動,割臺(3)可繞銷軸(15)轉動,實現割臺(3)升降。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由于割臺(3)的回轉點,即銷軸(15)中心與中間輸送槽(5)下軸承(13)是同心的,所以不管割臺(3)如何升降,不會影響條鏈條的傳動。
2、割臺擺龍(4)是通過中間輸送槽(5)與之連接的鏈輪(18)、鏈輪(20)和鏈條(18)來驅動的,不需要從另一路線引入動力,簡化了傳動結構,而且能保證割臺擺龍(4)撥禾輪(1)和割刀(2)正常運動。
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為了防止割臺(3)的過渡槽(26)與中間輸送槽(5)槽體下端搭接不良而造成漏谷現象,割臺(3)過渡槽(26)與中間輸送槽(5)的接合采用以下軸承(13)的中心為圓心的圓弧搭接方式。即使割臺(3)升降,亦能保證過渡槽(26)與中間輸送槽(5)有良好的接觸。為了便于調節中間輸送槽(5)輸送帶的松緊度,在上軸承座(28)上固定孔處的扇形板(12)上開有用以調節中間輸送槽(5)輸送帶松緊度的弧形槽(2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未經廣東省農業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623771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