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腸梗阻減壓導管無效
| 申請號: | 96223574.1 | 申請日: | 1996-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266429Y | 公開(公告)日: | 1997-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輝;方先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輝;方先業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陸淑賢 |
| 地址: | 23300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腸梗阻 減壓 導管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科非手術治療腸梗阻使用的導管。
腸梗阻病人的發病率較高,除絞窄性梗阻必須手術治療外,絕大多數的單純性梗阻病人可經非手術治療獲得痊愈;至今為止,國內對單純性腸梗阻病人的治療缺乏有效的胃腸減壓手段,目前非手術治療該病習慣沿用的導管有胃管和M-A管,胃管為單腔管,僅能行胃內抽吸,不能起到減壓梗阻腸段的作用;M-A管插管困難,腸管無法擴張,不能直接進入十二指腸,更難以隨腸蠕動下移到達梗阻的腸段,因而減壓效果較差,致手術比例提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同時手術創傷又可能引起新的腸粘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腸梗阻減壓導管,它可經鼻插管直接進入十二指腸、空腸行梗阻段腸腔內減壓,同時亦可直接解除部分高位梗阻,使大部分單純性腸梗阻病人避免手術之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主要由主腔吸引管、球囊和球囊注水管構成,主腔吸引管的前端有3-6cm為實心體,實心體內設有金屬球,實心體的外部設有球囊,距主腔吸引管頂端5-15cm區間內開有吸引孔,球囊注水管的前端開有注水孔并處于球囊內。
根據具體治療需要,在主腔吸引管內插有金屬導絲。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管的前端設有金屬球和球囊,在自身重力、腸蠕動力及吸引減壓作用下,導管逐漸下移直至接近或到達梗阻段腸管,氣囊充水后在腸腔內可隨腸蠕動下移,擴張狹窄段腸管,且具有內支撐作用,能保持導管在腸腔中央,避免吸住腸粘膜導致損傷。吸引管內設有支撐導絲,可在X線、B超引導下,或床邊盲插將減壓導管直接插入幽門,進入十二指腸或空腸,由于該導管可直接進入小腸或梗阻近端,可經吸引管抽取腸內內容物進行檢驗,還可經吸引管注入藥物進行治療,增加治療效果;該導管亦可為重癥病人術前、術后提供腸內營養用;還可經導管作小腸造影,明確病變部位和性質。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單純性腸梗阻病人,尤其適用于癌性梗阻、高齡梗阻及手術后早期并發腸梗阻病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主腔吸引管1、球囊3和球囊注水管2構成,主腔吸引管1和球囊注水管2選用硅膠、硅塑、無毒醫用高分子材料、醫用橡膠或光導纖維制成,球囊3采用乳膠囊,主腔吸引管1的前端5cm為實心體,實心體內設有7個金屬球4,實心體的外部設有球囊3,距主腔吸引管1頂端6-13cm區間內開有兩排、每排四個吸引孔5,球囊注水管2的前端開有注水孔6并處于球囊3內,球囊注水管2末端注水口8處設置一個單向注水閥門9,加壓后水不會外漏,但可吸出;主腔吸引管1內插有金屬導絲7。
治療時,消毒后的導管球囊3抽空后,將導管經鼻腔插入,利用金屬導絲7的應力,在X線透視下將導管下插至空腸后,由球囊注水管2末端注水口8處經注水孔6向球囊3內注入10-30ml水,在導管自身重力和腸蠕動力作用下,使導管逐漸下移到達或接近梗阻段腸管,球囊3可擴張狹窄段腸管,還具有內支撐作用,且能保持導管在腸腔中央,避免吸住腸粘膜導致腸粘膜損傷;腸內內容物由吸引孔5經吸引管1排出體外。本導管不透X線,需作小腸造影時,可將造影劑經主腔吸引管1注入小腸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輝;方先業,未經陳輝;方先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62235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循環水加藥排污兩用器
- 下一篇:電腦主機機殼卡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