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套筒式透藥罐無效
| 申請號: | 96202260.8 | 申請日: | 1996-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290348Y | 公開(公告)日: | 1998-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金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金福 |
| 主分類號: | A61M1/08 | 分類號: | A61M1/08;A61M37/00;A61H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2001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筒 藥罐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套筒式透藥罐屬醫療器械。????
目前,中醫所用的火罐療法、竹管療法都是利用高熱排除罐內空氣而造成負壓,使罐子附于施術部位,同時與藥物配合進行治療(參見1991年4月中國醫藥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申請人認為,由于罐內的負壓作用,不利于藥物透入皮膚內。再有中醫通常用的貼敷法,其是將藥物研為細沫并與各種不同的液體制成糊狀制劑,貼敷于一定穴位進行治療,采取此法,藥物在皮膚上停留數小時以上,且沒有被充分吸收而揮發或棄掉,還給患者帶來不便,經常弄臟衣物。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對傳統火罐進行改進設計,將傳統單一的貼敷法與拔罐法有機的結合起來;改拔罐療法負壓進藥為正壓進藥,并利用負壓吸吮作用擴大毛孔,以縮短進藥時間進而充分發揮藥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如下方式實現:這種套筒式透藥罐,包括主罐,其特征在于:主罐上部還具有副罐構造,主罐內腔具有與之同軸設置且與副罐內腔連通的注藥筒構造,該注藥筒底部具有透藥孔,其內裝連有活塞及活塞桿,主罐上具有吸氣口構造及通過膠管與吸氣閥相連,副罐上部可拆卸連接有副罐蓋,副罐蓋上具有進氣口構造及通過膠管與進氣閥相連。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因在傳統火罐的主罐上增設了副罐構造,使用時藥物在主罐的吸吮和副罐的壓力下,利用主罐的負壓吸吮作用擴大毛孔,利用副罐的正壓進藥,藥物僅10-20分鐘便可透入皮膚內,藥效發揮較好。使用時患者無痛苦,不損傷皮膚,對防止因注射引起的血行感染有積極作用。
附圖為本套筒式透藥罐的構造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描述。參見附圖,本套筒式透藥罐包括有主罐(6),主罐(6)上部還具有副罐(3)構造。主罐(6)內腔具有注藥筒(5)構造,該注藥筒(5)與主罐(6)同軸設置,其底部具有透藥孔構造,其內裝連有活塞(9)及活塞桿(4)。副罐(3)上部可拆卸連接有副罐蓋(2),本例中副罐蓋(2)螺紋連接在副罐(3)上,副罐(3)內腔與注藥筒(5)連通,而注藥筒(5)與主罐(6)不相通。主罐(6)上還具有吸氣口構造,吸氣閥(7)通過膠管(8)與主罐(6)內腔連通。副罐蓋(2)上具有進氣口構造,進氣閥(1)通過膠管(8)與副罐(3)相連。
使用本套筒式透藥罐時,①對施術的部位與主罐(6)、注藥筒(5)作消毒處理;②將要透入的藥物與活塞(9)置于注藥筒的(5)的底部(水劑可浸在海棉塊中);③將主罐(6)口置于施術部位用橡皮罐或真空泵通過管路連接于吸氣閥(7)上將主罐(6)內腔空氣抽出(也可采取拔火罐的方法),使罐內產生負壓,罐子即附于施術部位;④蓋嚴副罐蓋(2),用橡皮罐或打氣筒或真空泵向副罐充氣。這樣藥物在主罐(6)的吸吮和副罐(3)的壓力下,僅10-20分鐘便可透入皮膚內。利用本罐即發揮傳統火罐的功能,又可實現正壓透藥,大幅度加快了透藥時間。
該罐罐體可采用玻璃、陶瓷或金屬材料根據需要制成不同規格。本產品體積小,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簡單宜行,可在醫院使用,也可進入家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金福,未經陳金福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620226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自動封閉室外鞋箱
- 下一篇:調整體格脊椎伸展健身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