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縫紉機中梭接合構造無效
| 申請號: | 95244080.6 | 申請日: | 1995-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232450Y | 公開(公告)日: | 1996-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伍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伍良 |
| 主分類號: | D05B57/10 | 分類號: | D05B57/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方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學雯 |
| 地址: | 臺灣省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縫紉機 接合 構造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中梭,具體說是一種組合式縫紉機中梭接合構造。
眾所周知,一般縫紉機中棱裝置系極為一重要必備之零件,若品質上稍有制造不慎,將造成使用者常斷線,縫衣不順、車針易斷等現象,因此于制造上要求品質較高,而制造成本亦甚高。因而現今之縫紉機制造業者與世界各國之制造業乃相當競爭。圖3所示為已有技術之縫紉機之中梭立體外觀圖,其類似一半蚌殼中空形狀,包含有上殼、下殼、輪轂及軸心,而全部之成型過程,由車床切削方式完成。因此車床所切削去掉材料,必須花費許多心力、作業及浪費材料。而其作業時手續更為煩雜,由一丸材加以剪裁后熱處理整形、再加以車床切削去掉所須要之形狀,后再以沖床打孔,磨光等煩雜數十項作業程序處理。對于一個制造業者來說,人力、材料、加工速度所花費之成本難以計算。就算將該上殼體1與底殼2分開制作,再加以高溫焊接,亦必須謹慎注意才符合之精密度(一有些偏差,即不能使用)。因此,該中棱雖是一小小之零件,確因擾著制造業者及消費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造方便、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精度高的組合式縫紉機中梭接合構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縫紉機中棱接合構造,上殼體與底殼體分開沖壓成型,而該上殼體上設有穿孔及鉤尖,該底殼體上設有穿孔及輪轂,其特征在于:該底殼體之輪轂上設有卡掣凸部,而該上殼體與該底殼體接緣處設有相對之缺口,據此,以該底殼體之卡掣凸部及上殼體之缺口兩相緊迫而接合。
本實用新型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采用將上殼體之缺口及底殼體之卡掣凸部準確相接合緊固,不會產生走位之差錯,加工起來,十分方便,產品精度亦高;上殼體及底殼體分別沖壓成型,只要一預定尺寸之板體加以沖壓即可成型,節省材料、人力和時間,可以大量生產,提高競爭能力;省去以往用焊接方式難以對合接緣之缺點,使整體之中梭表面及內面光滑。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2為圖1組合示意圖;
圖3為已有技術的縫紉機中梭立體示意圖。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縫紉機中梭接合構造其系一中梭體40。該中棱體由二殼體相互組合,該二殼體為一上殼體10及一底殼體20,上、下殼體乃分別沖壓成型。該上殼全10之形狀與已有技術相同,系一半圓狀并具有弧度面,該弧度面設有穿孔11及其外圓邊緣設有凸緣14,該凸緣14設有預定數目之缺口13,而于上殼體10又設有一鉤尖12。另該底殼體20仍系一半圓體且具弧度面,該弧度面設有較大穿孔21,于其外緣系一輪轂24,該輪轂設有預定數目凸出之卡掣凸部23,并該卡掣凸部23與該缺口13相對且有相吻合之尺寸,以兩相緊迫定位該上殼體及底殼,于該底殼體20固接設一腔軸心3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伍良,未經張伍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52440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球磨機組合滾動軸承
- 下一篇:粉碎機上的新型粉碎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