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硫酸鹽型鹵水制取硫酸鉀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95120053.4 | 申請日: | 1995-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108C | 公開(公告)日: | 1999-07-14 |
| 發明(設計)人: | 符廷進;李永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D5/00 | 分類號: | C01D5/00 |
| 代理公司: | 青海省專利服務中心 | 代理人: | 范遠明,焦鋒銳 |
| 地址: | 810008*** | 國省代碼: | 青海;6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硫酸鹽 鹵水 制取 硫酸鉀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水鹽體系分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硫酸鹽型鹵水制取硫酸鉀的方法。
已有從硫酸鹽型鹵水中制取硫酸鉀的方法有:1、美國專利3.589.871(1971),該方法是將硫酸鹽型鹽湖鹵水,通過調節鹵水組成,在鹽田采用日曬的方式制得鉀鹽鎂礬,鉀鹽鎂礬經磨細后,再用硫酸鉀母液洗滌得粗軟鉀鎂釩,低品位的鉀鹽鎂礬經轉化、浮選得粗軟鉀鎂礬,粗軟鉀鎂礬用硫酸鉀母液分級洗滌得精軟鉀鎂礬,精軟鉀鎂礬加KCl和水在55℃下分解轉化為硫酸鉀漿料,經過濾、洗滌、干燥等工序制得硫酸鉀產品。該方法只適用于氣溫較高的地區,并存在工序復雜,需浮選藥劑,污染環境等缺陷。2、由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申請的申請號為87183934,是利用硫酸鹽型鹽湖鹵水制取硫酸鉀的工藝,該工藝是將鉀鎂混鹽礦全溶后,在鹽田日曬得精軟鉀鎂礬和氯化鉀的混合物,單次鉀的轉化率50%以上,然后再加氯化鉀和淡水,在55℃下分解轉化得硫酸鉀料漿進行過濾,洗滌、干燥就得硫酸鉀產品。該方法的不足之處是生產周期長,淡水用量大,單次鉀轉化率低,硫酸鉀母液未循環利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設計一種用硫酸鹽型鹵水制取硫酸鉀的新工藝,該工藝不受氣溫條件的影響,具有工序簡單,不需浮選藥劑,鉀單次回收率高,淡水用量少,能耗小,生產成本低硫酸鉀母液可循環利用,不污染環境等許多優點。
該發明是按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1)工藝流程為:鹽田曬制鉀鎂混鹽→分解轉化一→過濾→分解轉化二→過濾洗滌→干燥包裝→硫酸鉀產品。(2)工藝條件為:鹽田曬制鉀鎂混鹽工序分為鈉池、兌鹵池和鉀鎂混鹽池等三個曬制步驟,鈉池內原鹵蒸發除去水和氯化鈉,到硫酸鹽飽和時鹵水排入兌鹵池,兌鹵池內加入氯化鎂的飽和鹵調節鹵水的組成,兌鹵比=鹵水∶氯化鎂飽和鹵=1∶0.1~0.8(體積之比),兌鹵池內蒸發除去水和氯化鈉、瀉利鹽,到光鹵石飽和時鹵水排入鉀鎂混鹽池,鉀鎂混鹽池內蒸發去水析出鉀鎂混鹽,到氯化鎂的飽和點后,進行固液分離,部分鹵水用于兌鹵,固礦進入下工序,分解轉化一工序的轉化溫度為10~25℃加入濕礦量的45~100%的淡水對鉀鎂混鹽分解轉化;分解轉化二工序的轉化溫度為45~60℃,加入濕礦量的55~130%的淡水對軟鉀鎂礬和氯化鉀分解轉化。為了使過濾后的母液不污染環境和充分回收,最好將一步母液排入兌池內,將二步母液送入分解轉化一工序內去分解轉化鉀鎂混鹽。一步母液屬含鉀鹵水,二步母液為過濾、洗滌液,二步母液送入分解轉化一工序可有效提高硫酸鉀的回收率,鹽田曬制鉀鎂混鹽工序是用鈉池,兌鹵池、鉀鎂混鹽池三個曬制步驟來完成的,鈉池和兌鹵池也可合并,原鹵經蒸發先析出氯化鈉,待硫酸鹽飽和時兌鹵,經蒸發析出氯化鈉和瀉利鹽,待光鹵石飽和時,將該鹵水排入鉀鎂混鹽池內蒸發結晶鉀鎂混鹽。兌鹵時加入氯化鎂的飽和溶液和一步母液的加入量,按鹵水組成用15℃?K+,Na+,Mg+2∥Cl-,So4-2?H2O介穩相圖計算,兌鹵的目的是調節鹵水組成,使鉀鹽不在含鈉高的階段析出。而現有技術是經過兌鹵在氣溫較高條件下直接曬制鉀鹽鎂礬。由于我國北方氣溫普遍較低,直接曬制鉀鹽鎂礬難度較大,在我國不適用。在兌鹵池兌鹵后經蒸發析出氯化鈉和瀉利鹽,瀉利鹽為含七個結晶水的硫酸鎂,到蒸發至光鹵石飽和時,鹵水排入鉀鎂混鹽池內繼續蒸發,析出大量的鉀鎂混鹽,鉀鎂混鹽的成份為KCl,KCl、MgCl2、6H2O、MgSO4、6H2O、NaCl。蒸發結晶后的鉀鎂混鹽在10~25℃即室溫條件下,加入淡水和二步母液對鉀鎂混鹽分解轉化,料漿經過濾后得軟鉀鎂礬和氯化鉀固體,過濾后的一步母液放入兌鹵池內兌鹵用,可回收其中的硫酸鉀和其它產品。軟鉀鎂礬和氯化鉀進入分解轉化二工序,在45°~60℃條件下,加入淡水把軟鉀鎂礬和氯化鉀分解轉化為硫酸鉀料漿,再經過濾、洗滌、干燥就可得硫酸鉀產品。在現有方法中,軟鉀鎂礬進行分解轉化加淡水還必須加氯化鉀,本發明中,分解轉化二不需要加氯化鉀直接加淡水就可得到硫酸鉀產品,其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512005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