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中央空調風管送風口的吹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94207905.1 | 申請日: | 1994-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200789Y | 公開(公告)日: | 1995-06-14 |
| 發明(設計)人: | 蔡鴻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鴻杰 |
| 主分類號: | F24F13/06 | 分類號: | F24F13/06 |
| 代理公司: | 三友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 地址: | 臺灣省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央空調 風管 送風 吹風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調節裝置,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中央空調風管送風口的吹風裝置。
空氣調節裝置的作用在于調節溫度,使人類適應四季氣候,如在夏季使用冷氣機,冬季使用暖氣機。
現有的空調裝置,如冷氣機,有小空間場所使用的窗型冷氣機、適于較大空間中使用的廂型冷氣機和在較大型辦公室或建筑物中使用的中央空調系統,其中中央空調系統是利用長距離的風管,冷氣經風管不同位置處的送風口送出。
現有的中央空調送風裝置,一般在風管欲吹送風力的空間位置處,開設數個送風孔,如圖1所示,中央空調送風裝置長距離的風管10,空調風力沿風管10內部孔道11輸送,并在預設的數個間隔送風口12將風力送出,送風口12通常設有數個間隔葉片13,風力由葉片13間吹送,葉片13可設計成活動樞接,便于調整吹風的方向。
這種傳統使用的中央空調送風裝置,以吹送冷氣為例,若冷氣源在管路左方,風力方向如箭頭A所示由左向右,其最大的缺點在于:在長距離的送風管路中,愈靠近管路右方(即末端)的吹風口,風壓愈弱,冷氣溫度愈高,而愈靠近風源的吹風口,風壓愈大冷氣溫度也愈低,在同一管路空間中溫差明顯是不理想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中央空調風管送風口結構,可改善送風管末端送風口風壓不足所造成的大溫差問題。
本實用新型中央空調風管送風口的吹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風管吹風孔處、與風管內孔道相通的突緣環圈,突緣環圈上等角度徑向支架中央位置處垂直向下延伸的軸桿,間隔套設在軸桿上的上固定扇葉、下活動扇葉和外承盤,下活動扇葉容于外承盤內,外承盤頂面與風管底面有間隔距離。
所述軸桿下段小直徑桿身上設有螺紋;所述固定扇葉固定在軸桿上段大直徑桿身處,并位于突緣環圈內;所述活動扇葉活動套設于軸桿下段小直徑桿身處,并抵靠在大、小直徑桿身所形成的階梯部。
所述活動扇葉與外承盤間設有帶中通孔的支軸,支軸上部延伸軸伸入活動扇葉中央輪軸孔中,支軸下部延伸軸抵靠外承盤內周面上,所述突緣環圈軸桿一端穿過支軸中通孔及外承盤結合。
所述外承盤具有淺U形斷面,頂面設有與所述風管底面保持間隔距離的折邊。
所述外承盤上沿環周間隔分布有數個供裝設燈珠的通孔。
上述結構的吹風裝置,風管內孔道風力經固定扇葉引導而吹動下活動扇葉,使旋轉風力由外承盤與風管底面的間隔距離內向外擴散,吹風減壓,使其不致于以高壓狀態快速直接往下排出,以增加風管后段吹風口的風壓,同時,由于下吹風力被轉動擴散,而加大了送風區域。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
圖1為傳統中央空調吹風口結構剖視圖。
圖2為改進結構中央空調吹風口吹風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吹風裝置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吹風裝置結構剖視及送風示意圖。
圖1說明前已述及,不再贅述。
參見圖2、圖3,風管20的適當位置處設有突緣環圈21,供與風管底面200形成吹風孔22,使其與風管20內孔道23相通。
實施例中突緣環圈21可預設等角度徑向支架24,支架中央形成有向下垂直延伸的中心軸桿25,軸桿下段桿身是小直徑螺紋桿26。
比突緣環圈21略小的固定扇葉30套接于軸桿25上端,該扇葉30能經由其輪軸31以螺栓32予以固定結合,整個扇葉30最好被含納于突緣環圈21內部。
另一扇葉40的輪軸41,設有較大的中心孔42,活動套于小徑螺紋桿部分26,并抵靠于大小徑桿身所形成的階梯部,外承盤50上預設數個通孔500,通孔沿環周間隔分布,通孔內組裝有燈珠501,如發光二極管,以形成閃光效果。外承盤50組合于活動扇葉40的下方,并將整個扇葉40含納其內,外承盤50設有淺U形內部,其頂面設水平折邊51,使其與風管20底面200保持間隔距離。
實施例中,有一支軸60,含中通孔,兩端小直徑上、下延伸軸61、62,分別活動插接于扇葉40的中心孔42中和壓靠外承盤50內周面,然后,軸桿25的螺紋桿26穿過外承盤50的中心孔52,并以螺帽70結合。
參見圖4,當風源將風力由風管20的內孔23往外吹出孔22時,風力先通過固定扇葉30引導,而呈特定方向吹向下方的活動扇葉40,使扇葉40轉動,因扇葉40旋轉,傳送的風力則由外承盤50的淺U形內周面引流,而由外承盤50頂端水平折邊51與風管底面200間向四周擴散送出。
本實用新型由于在吹風孔22的下方形成適當大小的受動式擴散風力,因此有效抑制了由風管20中以無限制狀態快速送出的風力,使管內風力能以較高的壓力繼續吹送下一個送風孔,中央空調送風口前強后弱的不平衡風力及溫差大問題可有效改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鴻杰,未經蔡鴻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420790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套式牙刷
- 下一篇:智能型紅外線遙控開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