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效脫氧除氫催化劑及制備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94103686.3 | 申請日: | 1994-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843C | 公開(公告)日: | 2000-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徐賢倫;馬軍;湯愛華;李勝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1J23/755 | 分類號: | B01J23/755 |
| 代理公司: | 中國科學院蘭州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許宏 |
| 地址: | 730000 ***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脫氧 催化劑 制備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脫氧除氫催化劑及制備和應用,在石化、冶金、電子、建材、機械等部門往往需要使用高純氮氣(含氮量達99.999%以上)。目前在工業上廣泛使用的含鉑或鈀的脫氧催化劑,需補充氫氣后才能將氮中氧脫除,這作為還原性氣體氣氛使用是可行的,但不少工業產品對氮氣中氫的含量有嚴格要求。目前在工業上有兩種方法可獲得高純N2:一是直接由純N2(含氧量為20~100ppm)經不配氫脫氧催化劑,將氮中氧脫至1ppm以下,目前國內用的主要是以MnO2為主的脫氧催化劑,該催化劑存在顆粒度小(≤1mm),使用時要求催化劑床層高徑比大(達20∶1),還原活化溫度高(~350℃)等缺點,在實驗室內使用還可以,而在工業上使用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參閱Lab.Pract.1975,24(12).808(Eng)和J.Phy.E?1973.6(12)1208-10(Eng)二是由普氮(含氧量為1~3%(V))經鈀—氧化鋁催化劑配氫脫氧后,還達不到除去殘余的氫(≤0.2%(V))的目的,必須再經不配氧除氫催化劑將氮中氫脫除至5ppm以下。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類脫氧除氫催化劑,以滿足工業上由純氮或普氮制取高純氮的要求。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不配氫脫氧催化劑及不配氧除氫催化劑的應用。
脫氧除氫催化劑采用鎳、錳或鎳、銅元素為活性組分,并添加至少一種堿土金屬元素作為助劑,以Al2O3為載體,形成的不配氫脫氧催化劑或不配氧除氫催化劑。
脫氧除氫催化劑的活性組分Ni.Mn.Cu元素,可提高催化劑的脫氧容量,降低催化劑還原溫度,堿土金屬元素作為助劑加入,可使活性組分分布更好,有助于穩定催化劑結構。
不配氫脫氧催化劑的活性組分,助劑及載體的配比關系如下:NiO和Al2O3的重量比為5.0~35.0%,MnO2與Al2O3的重量比為10.0~40.0%,堿土金屬中的一種或幾種氧化物與Al2O3的重量比為0.3~3.0%。
不配氫脫氧催化劑的活性組分,助劑及載體的最佳配比關系:NiO和Al2O3的重量比為7.5~20.0%,MnO2與Al2O3的重量比為15.0~30.0%,堿土金屬中的一種或幾種氧化物與Al2O3的重量比為0.5~1.5%。
不配氧除氫催化劑的活性組分、助劑及載體的配比關系:NiO與Al2O3的重量比為10~40%,CuO與Al2O3的重量比為4,0-24.0%,堿土金屬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氧化物與Al2O3的重量比為0.5~5.0%。
不配氧除氫催化劑NiO與Al2O3的重量比最好為15.0-25.0,CuO與Al2O3的重量比最好為7.0-16.0%,堿土金屬中的一種或幾種氧化物與Al2O3的重量比最好為1.0~2.0%。
脫氧除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一般可采用浸漬法或共沉淀法。浸漬法的制備過程如下:將含Ni與Mn或Cu元素的鹽溶解,再加入堿土金屬鹽混合配制,采用共浸或分步浸漬的方法浸漬在Al2O3載體上,活性組分的鹽溶液與載體的體積比例為0.6-1.2,在室溫下浸漬,靜置15~20分鐘后,在80~110℃下干燥10-16小時,然后在400~500℃下焙燒6小時,得到呈黑色的催化劑。
催化劑顆粒度一般為2~3mm,2.5~3.2mm或3~4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410368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射頻識別特征片
- 下一篇:介質濾波器和天線轉換開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