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不銹鋼零件端面窄深槽挖槽工具無效
| 申請號: | 93235979.5 | 申請日: | 199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0367Y | 公開(公告)日: | 1994-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施引祁;王全忠;趙洪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B5/00 | 分類號: | B23B5/00;B23B29/00;B23B27/00 |
| 代理公司: | 陜西電子工業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程曉霞 |
| 地址: | 710032***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不銹鋼 零件 端面 窄深槽挖槽 工具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切削工具,尤其是適用于車床加工的不銹鋼零件端面窄、深槽切削加工工具。
一些航空、航天、兵器、儀表等行業制造部門的機加產品零件中為“消振”目的,在殼體零件端面上設計有“窄深環形槽”,尤其是一些體積較小的不銹鋼零件從設計上就需要2mm窄深槽的加工。而目前不銹鋼零件端面挖槽加工工具不能解決2mm寬的深槽加工,存在著窄深槽加工中刀具側面摩擦大,切屑不易排出,刀具耐用度及生產率極低等問題。美國瑞蘭(SWEET??ISLAND)公司所提供的技術資料《THE??SELF-GRIP??SYSTEM》P.8上給出的該公司的端面挖槽刀最小只能加工到4mm寬的深槽,對于2mm的深槽,既無加工工具亦無加工手段。誠然,采用電火花加工,雖可獲得不銹鋼零件端面的2mm的窄深槽,但其效率低,成本高,不適應批量生產,難以滿足工業生產的實際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機械加工難度較大的不銹鋼零件端面環形槽的切削加工,可以加工出窄至2mm,深至10mm的窄深槽,且能提高切削效率,降低刀具成本,切刀結構合理,側面摩擦小,耐用度高,排屑流暢的窄深槽挖槽工具。
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是循“分步(部)切削”的思路,減小切刀兩側面的摩擦和切刀的受力狀況,以解決排屑問題和提高刀具的耐用度。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由兩個刀夾體和三把切刀組成,通過燕尾槽連接兩者,加工不銹鋼零件端面環形窄深槽,由三把頭部寬度遞減的切刀分步切削加工完成。首切的正切尖刀頭部最寬,加工至二分之一后退出,寬度居中的反切尖刀進行二次切削,加工至全深,寬度最小的正切平刀進行清根切削。首進切刀由于寬度較大,伸出長度短,故強度大,其余兩把切刀由于進刀時有側隙,受力小,則排屑流暢,刀具壽命得以提高。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刀夾體2與切刀3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刀夾體6與切刀4、5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切削分配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切刀3、4、5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三把切刀3、4、5、和兩個刀夾體2、6組成。在車床四方刀架1上用螺釘固聯刀夾體2和6,刀夾體2、6位置相差90°,三把切刀3、4、5刀體均設有15°燕尾[如圖5(a)所示],與刀夾體2、6上的燕尾槽相配合(見圖2、圖3),經螺釘夾緊于刀夾體上,刀夾體2上裝有一把首進切削的正切尖刀3(見圖2),刀夾體6上裝有一把二次切削開道的反切尖刀5和一把清角的正切平刀4(見圖3),三把切刀的頭部寬度B分配由基本偏差A公差確定依次為:B3>B5>B4,對于2mm的窄深槽,其頭部寬度B分配確定為B3:2.27mm,B5:2.1mm,B4:2mm(如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還在于挖槽首進的正切尖刀3安裝在刀夾體2上,其伸出長度ι約為槽深的二分之一(見圖1、2),切刀5、4平行安裝于刀夾體6上,其間距為環形槽直徑,切刀5較切刀4前裝0.1mm(如圖4所示)。
三把切刀3、4、5刃磨時前角為零度,后角為14°[如圖5(b)所示],刀夾體2、6上的燕尾槽上斜7°(如圖2所示),從而形成了刀子工作時的前角γ0和后角α0。
以圖1所示的被加工工件7為例。加工部位:兩端環形槽2×9mm;材料:ZGOCrNi4Cu4Nb(17-4PH);使用設備:CA6140;專用夾具;切削用量:V=50~80m/min;f=0.1~0.15mm/r;ap=2.27、2.1、2.0;刀具幾何參數如圖5所示,圖5中(a)為刀子的前視圖,(b)為刀子的左視圖,(c)為刀子的俯視圖,(d)為尖刀3、5的刀頭部局部視圖及主切削刃截面圖。(a)中R為刀子內側面圓弧半徑,R1為刀子外側面圓弧半徑。(c)中B為刀頭寬度,L為刀子的刃磨長度,L為刀子長度,B1為刀體的厚度。(d)中示出了切刀3、5的鋒角可為120°,并有0.5mm的過渡刃,其側后角為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業學院,未經西安工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32359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