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粉體分級機的氣體動力密封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93209062.1 | 申請日: | 1993-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55957Y | 公開(公告)日: | 1994-02-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文華;楊介更;杜文博;葉松林;倪光裕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7B7/083 | 分類號: | B07B7/083;F16J1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學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林懷禹 |
| 地址: | 3100***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級 氣體 動力 密封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用氣流將固體從固體中分離出來的裝置。
在背景技術領域中,常用的粉體分級機是轉子5′在轉軸1′的帶動下作高速旋轉,如圖1所示,由于轉子5′的宏觀變形及工作環境的限制,轉子5′與上蓋3′之間必須留有較大的間隙a,工作時,轉子5′旋轉,同時吸風管2′向外抽氣,使轉子5′內腔A造成負壓,氣-固混合體從進料管6′被吸入圓筒4′內,經轉子分離后,粒度較小的顆粒隨氣流經轉子葉片之間的間隙,從吸風管2′被抽走,而粒度較大的顆粒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與筒壁碰撞后,沉積在圓筒4′的底部,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但是,由于間隙a的尺寸較大,一部份粒度較大的顆粒會經間隙a進入轉子5′的內腔A內,降低了分級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轉軸與上蓋之間設置密封裝置,從而減少甚至阻止粒度較大的顆粒進入轉子的內腔,提高分級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在轉子的上端面與圓筒上蓋之間,裝有由密封上蓋和密封下蓋組成的迷宮密封裝置,在密封上蓋上裝有開若干等分的節流小孔的節流器,另裝有與節流小孔相配的二個以上的節流閥,空氣經節流閥上的節流孔O口和節流器上所有的節流小孔O′口、節流器下端面的環形槽、密封上蓋的腰形孔P口,進入迷宮密封裝置后,一路經Q口流入轉子內腔A內,另一路經R口流入圓筒內部B,為使粒度較大的顆粒不能經間隙b從B處進入A內,應使進入P處的節流空氣的氣壓略大于B處的氣壓。
本裝置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由于在轉子上端面與圓筒上蓋之間增設迷宮密封裝置,用節流閥和節流小孔調節進氣量,以及可在轉子上增設加強筋,兩者相結合,能減少或阻止粒度較大的顆粒進入轉子內腔,提高密封效果,也即提高粉體分級機的分級效果。本裝置可用于超細粉的氣力分級裝置上。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裝置作詳細描述。
圖1、背景技術中的粉體分級機結構原理圖;
圖2、本密封裝置的結構原理圖;
圖3、密封上蓋仰視圖;
圖4、節流器仰視圖;
圖5、轉子結構示意圖;
圖6、轉子結構俯視圖。
如圖2所示,在轉子5的上端面與粉體分級機的圓筒上蓋3之間的吸風管2外圓柱面上,套有由密封上蓋8和密封下蓋9組成的迷宮密封裝置,密封上蓋8與吸風管2外圓柱面固定連接,密封上蓋8分別通過螺釘與圓筒上蓋3、節流器7連接,密封下蓋9與轉子5上端固定連接。如圖3所示,在密封上蓋8的一個圓周上開有一組腰形通孔12。如圖4所示,節流器7上端面的一個圓周上開有一組由若干個等分的節流小孔,下端面開有與節流小孔連通的環形槽13,節流器7上另裝有二個以上的節流閥10,節流閥10上裝有相應個數的過濾器11。
空氣經節流閥10上的節流孔O口和空氣直接從其余節流小孔O′口進入,經節流器7下端面的環形槽13、密封上蓋8的腰形通孔12P口,進入迷宮密封裝置后,一路經Q口流入轉子5內腔A內,另一路經R口流入圓筒4內部B。為了盡可能減少進入A、B內的空氣總量,以防止B處氣壓升高,而使氣-固混合體不能經進料管6被吸入圓筒4內,本裝置采用節流器的節流小孔和節流閥11聯合調壓,使節流后進入P口的空氣壓略大于B處的氣壓。由于B處的氣壓比A處的氣壓高(兩處均為負壓),本裝置將節流小孔開在靠近B處的一個圓周上。具體辦法是在密封上蓋8上開半徑≥2.5mm的腰形通孔12,節流器7下部開一個環形槽13,其上部開節流小孔,直徑和個數視具體情況而定,另外由于轉子5轉速變化時,圓筒4內B處和轉子內腔A處的壓差變化,而轉子內腔A的壓力基本保持不變,即引入的節流空氣的氣壓也需隨之改變,因此在節流器7上又安裝節流閥10(型號為KLJA-L10),閥上安裝過濾器11。采用迷宮密封結構,是為了增加空氣流動的阻力,進一步減少引入的空氣總量,提高工作效率。
為了減少或阻止粒度較大的顆粒進入轉子5的內腔,提高密封效果,同時又采取措施增強轉子5的剛性,從而減小轉子5在運轉過程中的變形量,使得迷宮的軸向間隙b在運轉過程中保持不變,即與背景技術的間隙a相比大大減小。具體的措施是:如圖5、圖6所示,在轉子5上、下兩端間設置軸向加強筋J1和轉子5上端面設置徑向加強筋J2。設置加強筋后,也增加了氣-固混合體流動的阻力,為了減小阻力,軸向加強筋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徑向加強筋的截面形狀為流線型或平行四邊形,當轉軸1帶動轉子5按如圖示方向旋轉時,即可產生一個向上的泵送力,以達到既增強轉子剛性,又不影響氣-固混合體流動的目的,上述兩類加強筋均在圓周上均勻分布,當要求不高時,只需加軸加強筋J1或只需加徑向加強筋J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32090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