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嬰兒鞋鞋底無效
| 申請號: | 93201611.1 | 申請日: | 199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7756Y | 公開(公告)日: | 1993-12-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昭宗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昭宗 |
| 主分類號: | A43B3/30 | 分類號: | A43B3/30;A43B13/2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許賓 |
| 地址: | 中國***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嬰兒 鞋底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嬰兒鞋底。
嬰兒鞋鞋底之制造為制鞋過程中最為困難之部分,必須考慮到鞋底之柔軟度以適應嬌小細嫩足部穿著及時常扭曲之情形,又需考慮因扭曲而引起鞋底與鞋幫之縫合連接與耐用度,因此,鞋底之構造佳與否常左右整雙鞋靴之使用壽命,故一般均以較柔軟之塑料或花布類等作為鞋面材料,制造嬰兒用鞋,以藉此保護稚嫩之雙足而不易受傷。
但傳統孩童用鞋之組成如附圖1中所示之構造,包括一鞋幫(即鞋面)(11)與由多層材料相互粘合成之鞋底,該多層之鞋底系是由最底層(鞋底)(12)與中間連接層件(13)粘合,再由該連接件(13)之內層面粘合皮克龍或紙板為材料之中底(14),并以該連接件(13)之最外緣與鞋幫(鞋面)(11)縫合,最后將鞋內放置皮墊(15),而完成鞋底之整體構造。
由上述可知,傳統鞋底之構造在加工時非常費時費事,并且不十分耐用,例如連接件(13)與底層(12)以粘合方式結合,除了較浪費粘劑材料與制造手續外,常易因扭曲而使鞋底變形脫膠,連接件(13)外緣之縫合面易損壞,造成脫底、斷裂。又因鞋底常常扭曲易使中底皮克龍及鞋內皮墊發生移動,使穿著不適,造成細嫩的皮膚受到傷害。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改善上述傳統多層材料粘合而成之嬰兒用鞋底之由于粘接不良,易脫離斷裂之缺點,使其制造過程簡化,更經濟耐用而能使嬰兒穿鞋更為輕便、舒適。
本實用新型的嬰兒鞋底主要特征在于,包括一體成型件及一連接件;其中一體成型由具有軟性之P、V、C材料射出成型,其平滑之上緣面屬鞋內之中底,其底緣面適當位置處則設有兩個向下凸座以作為鞋底之用,而連接件則在與兩凸座相應位置處各開設一槽孔,槽孔與凸座套合,且槽孔之周緣處與凸座以高周波方式接合,使一體成型件與連接件完全密接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不需經過任何粘合或由多種夾層組成嬰兒鞋鞋底,使得鞋底較傳統更為柔軟,而具有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嬰兒鞋鞋底改良構造由中底與鞋底一體成型之柔軟性P、V、C材料與連接件密接所構成,不但沒有內層中底因扭曲而移動位置,或任何粘接不良、脫底、裂斷等問題,相反的,更能讓穿著舒適而且耐用。
圖1所示為傳統嬰兒鞋鞋底構造分解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之一體成型件與連接件等立體分解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之一體成型件與連接件密接形態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之構造剖面圖。
請參閱圖2、3、4所示,本實用新型之鞋底構造,包括有一體成型件(2)及一連接件(24);其中一體成型件(2)是由軟性P、V、C材料射出成型,其平滑之上緣面(22)屬鞋內之中底,其底緣面適當位置處則設置有兩個向下凸座(23)(23′),以作為鞋底之用,而連接件(24)則在與上述凸座(23)(23′)相應位置處開設槽孔(25)(25′),將凸座(23)(23′)套入于上述槽孔(25)(25′)內后,并于該兩槽孔(25)(25′)之周緣(250)(250′)處運用高周波方式,使一體成型件(2)與連接件(24)完全密接成一體,同時利用連接件(24)之邊緣面與鞋幫(21)縫合而完成一種嬰兒鞋鞋底改良構造。
上述縫合面及結合面可視材料性質而選用縫合或高周波方式結合,因為鞋底之最底層與鞋底之內層是一體成型,故沒有使用粘合劑的復雜制造過程以及加工所造成之困擾,又因一體成型之鞋底,在穿著上即減少多層鞋底的笨重與僵硬現象,而使嬰兒穿著時更為柔軟舒適與耐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昭宗,未經陳昭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932016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