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醫用手動吸杯無效
| 申請號: | 87204611.7 | 申請日: | 1987-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557U | 公開(公告)日: | 1989-06-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可如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可如 |
| 主分類號: | A61B17/22 | 分類號: | A61B17/22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杜恒 |
| 地址: | 湖南省長沙市***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手動 | ||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中醫傳統治療方法“拔火罐”的新型醫用手動吸杯,是關于醫療器械的發明。
目前中醫傳統治療方法“拔火罐”中所用的“火罐”一般有竹筒、玻璃罐、陶瓷罐等,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投入罐內的燃燒物,使罐中空氣受熱膨脹,然后迅速壓在患部,待頭焰熄滅,罐內空氣冷卻壓力降低,形成一定負壓,從而牢牢吸住皮膚進行治療。“拔火罐”的臨床方法一般有投火法,閃火法、貼棉法、投紙法等。投火法是將酒精棉球燃著后投入罐內,再迅速將火罐罩在應拔的部位上。這種方法宜于側面橫拔,否則棉球落下,容易燒傷患者皮膚;閃火法是用鑷子夾著燃燒著的酒精棉球在罐內澆一下,立即將棉球抽出,再迅速將罐子罩在應拔的部位上,吸住皮膚進行治療;貼棉法是將酒精藥棉貼在罐內壁上,然后點燃,將罐罩于選定部位,投紙法用紙卷將一端點燃,待火旺到一定程度時,立即投入罐內迅速地將罐子罩在應拔的部位上。從以上九種方法可見,使用現有“火罐”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用火,點火后將罐子罩在患部時要求動作迅速、準確,一次操作失敗后再作第二次操作時準備工作繁瑣,很不方便。且罐內負壓的大小不能調整,若負壓過大,患者不適,負壓適小,則又難以起到治療的效果。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火罐”存在的問題,為中醫傳統治療方法“拔火罐”提供一種不要用火、操作方便,且可調整負壓大小的新型醫療器械——醫用手動吸杯,以取代老式火罐”。
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用有機玻璃或其它材料制成一個類似燒杯形狀的杯體,杯口斷面為圓弧形,杯底上有一排氣孔,杯底中間有孔并裝上一個拉桿滑套。在滑套內孔中插入一根拉桿,拉桿下端伸入杯內,上端裝上一個手柄。在拉桿上沿軸向加工了一條槽,在這條軸向槽上選擇幾個高度適宜的位置加工數條與軸平面垂直的橫向槽。在拉桿滑套上裝上一根銷釘,其頭部伸入軸向槽內。拉桿下端用螺帽固定了一個兩塊墊圈夾住,且與杯體內壁相配合的活塞。使用時將杯口壓在患部上,一手握手柄,向上拉動手柄則帶動拉桿及活塞上行,使活塞下部形成一定負壓(活塞上部的空氣從杯底上的排氣孔排出),活塞上行得越多,吸杯內負壓越大,待其到達一定位置時,轉動手柄,使拉桿轉動一個角度,銷釘頭部即由拉桿上的軸向槽進入橫向槽內,這樣拉桿及活塞即被鎖住,杯內的負壓使吸杯牢牢吸附于患者皮膚上,從而達到了老式“火罐”的治療作用。治療完畢,只要將手柄反方向轉動一定角度,銷釘頭部返回拉桿軸向槽內,活塞即自動下移,杯內負壓消失,吸杯便能輕輕取下。
使用這種醫用手動吸杯來“拔火罐”,操作時不需要用火,治療部位可精確地預選至最佳處,杯內負壓大小可通過選定銷釘頭部進入拉桿上的某一個橫向槽來調整,從而達到了操作方便、負壓可調的目的。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A-A及B-B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可如,未經陳可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872046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