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320832845.1 | 申請日: | 2023-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559560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2 |
| 發明(設計)人: | 邵慶國;劉洋;張靜;李忠顯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芃瑞科(青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6/00 | 分類號: | B01J6/00;B01J4/00 |
| 代理公司: | 威海惠和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387 | 代理人: | 宋玲玲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城***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溢油 應急 吸附 材料 生產 裝備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它包括電動機,電動機與氣壓泵的傳動軸一端相連接,氣壓泵的輸出端與加熱容器相接通,氣壓泵的輸入端連接有進料孔;進料孔與加熱容器的一端相接通,加熱容器的另一端設置有電動閥;在加熱容器的下方安裝有加熱裝置,在電動閥的下方安裝有冷卻槽;由于加熱容器內空氣的流動,使得加熱容器內部的對流換熱系數增加,有利于溢油吸附材料原料更好融化;并且實現了氣電相交互的一體化全自動工作效果,從而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技術難度,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材料生產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
背景技術
以往的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生產技術為單一地向加熱容器內進料,然后對其加熱使之融化,等其冷卻后再對其切割成型。此生產技術中的加熱過程使得不同機構之間的工作失去關聯性,導致整個裝置工作的自動化程度偏低。并且以往的生產裝置單一地采用了電力驅動,使得生產能耗增大;并且加熱緩慢、人工操作的安全性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它包括電動機,電動機與氣壓泵的一端通過傳動軸相連接,氣壓泵的輸出端與加熱容器相接通,氣壓泵的輸入端連接有進料孔;進料孔與加熱容器的一端相接通,加熱容器的另一端設置有電動閥;在加熱容器的下方安裝有加熱裝置,在電動閥的下方安裝有冷卻槽。
進一步地,氣壓泵與加熱容器通過單向閥接通,單向閥包括有彈簧以及密封活塞。
進一步地,氣壓泵與加熱容器的接通處位于加熱容器的長度方向所在的側面。
進一步地,在氣壓泵與進料孔的連接處設置有阻止溢油吸附材料原料進入氣壓泵的過濾網。
進一步地,氣壓泵的另一端通過傳動軸以及電磁鐵以連接齒輪一,齒輪一與齒輪二相嚙合;齒輪一與齒輪二安裝于其自身所在腔體的內壁側面,在齒輪一與齒輪二上套有過濾網作為防護罩,齒輪二的齒數大于齒輪一的齒數。
進一步地,進料孔與加熱容器通過齒條型閥門相接通,齒條型閥門與齒輪二相嚙合。
進一步地,加熱容器設置有用于與齒條型閥門形狀相配合的凹槽,齒條型閥門包括齒條與滑道。
進一步地,凹槽設置有控制電磁鐵得失電的控制開關。
進一步地,電動閥的閥芯與閥體上均開有若干個交錯排列的通孔。
進一步地,加熱容器設置有溫度調節報警器以及壓力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的生產裝備,在原材料的加熱過程中,由于加熱容器內空氣的流動,使得加熱容器內部的對流換熱系數增加,有利于溢油應急吸附材料原料更快地融化,縮短了生產時間。同時在原材料的進料過程中,通過令不同機構之間的運動方式具有了相互關聯性,運用了空氣的壓強作為推力,從而使得整個生產裝備實現了氣電相交互的一體化全自動工作效果。每個機構并非獨立實現自身功能,而是不同機構之間通過相互配合來提高了原有技術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操作的技術難度,具有較高的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電氣一體化進料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溢油應急吸附材料生產裝備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電動閥俯視圖。
圖4為電動機-氣壓泵-齒輪傳動關系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芃瑞科(青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芃瑞科(青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208328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茶鏟的多功能茶漏
- 下一篇:一種筆記本電腦及其鍵盤背光調整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