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相變蓄熱型高效清潔能源供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320162861.4 | 申請日: | 2023-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60719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9 |
| 發明(設計)人: | 馬江燕;黃琳;鄧保順;侯衛華;王騰;何磊;馬強;周勇;任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1/02 | 分類號: | F24D11/02;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相變 蓄熱 高效 清潔 能源 供暖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相變蓄熱型高效清潔能源供暖系統、控制及設計方法,包括第一循環空氣源熱泵循環制熱蓄熱循環、第二循環水環熱泵增溫循環及第三循環供熱循環。本實用新型根據典型日室外溫度變化曲線、典型日建筑物耗熱量變化曲線以及建筑總耗量,確定高溫運行時段,根據每天的氣溫預測情況,提前計算空氣源熱泵高溫段運行時間,保證空氣源熱泵高溫運行時段的高效運行,低溫時段,僅運行低溫第二循環增溫循環提取相變蓄熱罐內的熱量,保證整個系統的高效運行。本實用新型降低空氣源熱泵出水溫度,提高空氣源熱泵能效比和供暖系統能效比,提高了空氣源熱泵的適用范圍,運行穩定,節能效果顯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清潔能源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相變蓄熱型高效清潔能源供暖系統。
背景技術
冬季供暖時,煤、石油、天然氣等生物質能源越來越受到限制,可再生清潔能源供暖得到廣泛關注和支持。空氣源熱泵、水源熱泵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得到大力的推廣和應用。然而,一天內室外溫度成正弦變化規律,在我國室外溫度較低的嚴寒和寒冷地區,白天室外溫度較高,夜間室外溫度較低。空氣源熱泵是利用逆卡諾循環提取室外空氣中的熱量,制備成熱風或者熱水,其制熱量及能效比,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而顯著減低,隨著出水溫度的升高而顯著降低。
機組額定制熱量一定的情況下,室外溫度較高時,空氣源熱泵供熱量能力大,機組能效比(COP)高,但此時建筑所需熱負荷較小;室外溫度較低時,空氣源熱泵供熱量小,機組的能效比(COP)低,但此時所需熱負荷較大。故傳統空氣源熱泵系統的工作原理致使空氣源熱泵采暖時,會出現空氣源熱泵供熱能力與建筑熱負荷呈現出剪刀差,出現不匹配等問題。另外,空氣源熱供暖還存在當室外溫度降低時,其吸氣壓力的降低,排氣壓力增加,造成其壓縮比增大,容易出現高壓保護等停機現象,穩定性差;室外濕度較大時,容易出現融霜時無法供熱,供熱不穩定等現象。
因此,傳統的空氣源熱泵采暖存在氣候適應性差,供熱受室外溫度的影響大,穩定性差,而且隨著室外溫度的降低,供水溫度的提高能效顯著降低,能耗大等特點,使得空氣源熱泵采暖時整個系統COP偏低,不能充分發揮其清潔能源供暖的優勢。而傳統的水源熱泵也存在諸多地質條件限制,打井費用高,井水回灌難,容易污染地下水等特點,其地區適應性也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相變蓄熱型高效清潔能源供暖系統,既能充分利用冬季室外高溫時段,提高空氣源熱泵COP,又能降低空氣源熱泵的出水溫度,進一步提高空氣源熱泵的COP;實現了室外高溫時段制熱、蓄熱,室外低溫時段用熱,解決單獨的空氣源熱泵供熱量和建筑熱負荷不匹配,供熱不穩定,系統能效低等系列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相變蓄熱型高效清潔能源供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個循環環路:
第一循環環路為空氣源熱泵制熱蓄熱循環,包括第一壓縮機、第一蒸發器、第一節流膨脹閥和第一冷凝器以及第一循環水泵;
第二循環環路為水環熱泵增溫循環,包括第二壓縮機、第二蒸發器、第二節流膨脹閥、第二冷凝器、第二循環水泵及低溫相變蓄熱罐;
第三循環環路為供熱循環,包括第三循環水泵和用戶末端散熱裝置。
進一步,第一循環環路中,第一節流膨脹閥設置于第一冷凝器流向第一蒸發器的路徑上;第一壓縮機設置于第一蒸發器流向第一冷凝器的路徑上;第一循環水泵設置于第一冷凝器和低溫相變蓄熱罐路徑上;
進一步,第二循環水泵設置于低溫相變蓄熱罐與第二蒸發器構成的環路上;第二節流膨脹閥設置于第二冷凝器流向第二蒸發器的路徑上;第二壓縮機設置于第二蒸發器流向第二冷凝器的路徑上;
進一步,用戶散熱末端與第二冷凝器之間通過第三循環水泵構成循環環路;
進一步,低溫相變蓄熱罐內儲存有10水硫酸鈉或6水氯化鈣等低溫相變材料,相變蓄熱材料的熔點低于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2016286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安培力定量研究演示儀
- 下一篇:面罩弧度調節裝置及護理面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