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于清理的隧道邊坡排水溝有效
| 申請號: | 202320063924.0 | 申請日: | 2023-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034818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曹肇金;李濤;謝欣;侯超飛;王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2 | 分類號: | E21F16/02;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湯玉輝 |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于 清理 隧道 排水溝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于清理的隧道邊坡排水溝,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內側后端頂部偏下位置固定連接有兩個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前端均固定連接有套環,兩個所述套環內徑之間設置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外徑右側貫穿并固定連接有三通,所述三通下側的出口內徑固定連接有支管,所述支管底部固定連接有圓筒,所述主水管外徑右端設置有螺紋,所述主水管外徑左端轉動連接有螺紋套。本實用新型中,只需啟動水泵,水經主水管不斷向各個支管流動,最終從噴頭噴出,噴出的水對排水溝內的淤泥和雜物沖到左側的過濾槽內,再對淤泥和雜物進行統一處理即可,實現了對排水溝的清理,且排水溝的建造和檢修相對簡單,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排水溝相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清理的隧道邊坡排水溝。
背景技術
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水溝被廣泛地用來將邊溝、截水溝和路基附近、莊稼地里、住宅附近低洼處匯集的水引向路基、莊稼地、住宅地以外,排水溝在農業、市政建設、生態環境、國防等行業的都有廣泛的應用,目前在公路、鐵路和地鐵等隧道中通常需要設置完備的隧道排水系統,尤其在隧道內部兩側、中間要設置側溝、中央水溝等排水溝,因此排水溝在隧道邊坡的維護過程中也有所應用。
目前,在隧道邊坡的維護過程中,為了給保證隧道可以正常的通行,需對隧道的排水排污進行定期的檢查,但是現有的排水溝大多因為淤泥和雜物的堆積,會導致排水溝的排水和排污效果大大降低,而且在建造排水溝與維修時相對麻煩,降低了工作效率,故需對排水溝進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便于清理的隧道邊坡排水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清理的隧道邊坡排水溝,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內側后端頂部偏下位置固定連接有兩個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前端均固定連接有套環,兩個所述套環內徑之間設置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外徑右側貫穿并固定連接有三通,所述三通下側的出口內徑固定連接有支管,所述支管底部固定連接有圓筒,所述主水管外徑右端設置有螺紋,所述主水管外徑左端轉動連接有螺紋套,所述主水管左右兩端均固定連接有橡膠圈,所述底座內側底部左端固定連接有立板,所述底座內側底部左側貫穿并設置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滑動連接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頂部貫穿并設置有過濾槽,所述過濾槽頂部前后兩側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底座右側設置有水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圓筒外徑左側中間位置貫穿并固定連接有噴頭,且噴頭噴水的方向為水平偏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螺紋套與相鄰的螺紋之間螺紋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內側底部左側貫穿并設置有收集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收集桶與過濾槽頂部前后兩側中間位置均固定連接有把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底座頂部前后兩側之間貫穿并設置有蓋板,且蓋板頂部左右兩側均貫穿并設置有孔洞。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水泵輸出端固定連接有主水管,且主水管外徑左端滑動連接有螺紋套。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200639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