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方法、裝置、計算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310758468.6 | 申請日: | 2023-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823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2 |
| 發明(設計)人: | 盛廷強;揭志軍;張際久;李超;唐英才;雷鴻;桑曉高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梁倩 |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維 度射孔 損傷 評價 方法 裝置 計算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方法、裝置、計算設備及存儲介質,涉及油氣井開采領域,對目標砂巖靶進行分析得到原始微觀結構特征參數和原始孔滲物性參數;對目標砂巖靶進行射孔試驗,形成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對射孔孔道進行宏觀結構特征分析得到宏觀結構特征參數;對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進行取樣與分析,得到微觀結構特征參數變化分析結果和孔滲物性參數變化分析結果;依據宏觀結構特征參數、微觀結構特征參數和孔滲物性參數的變化分析結果,得到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結果。本發明通過分析射孔試驗前后的宏觀結構特征參數、微觀結構特征參數和孔滲物性參數,從定性和定量方面對射孔損傷進行多維度評價,提高了評價的精確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氣井開采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方法、裝置、計算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通常通過射孔過程中聚能射孔彈爆炸形成的高能金屬射穿流穿透套管和砂巖地層,形成聯系儲層與井筒的孔眼通道。爆炸形成的壓力載荷擠壓碎裂孔道周圍的砂巖骨架和顆粒,在孔道周圍形成復雜的破碎和壓實區,造成砂巖的孔隙度和滲透率損傷,進而導致油氣井產能大幅下降。可見,認識和掌握射孔壓實帶孔隙度與滲透率的損傷規律,對于提高油氣井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技術中,對于射孔損傷的評價方式通常采用兩種方式。其一,是進行地面打靶試驗,利用打靶試驗裝置模擬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的射孔試驗,再結合CT掃描進行孔道損傷分析。但此種方式檢測的內容也僅局限于對射孔孔道穿深、孔徑、孔道形態以及孔道堵塞情況的宏觀分析,不能涵蓋其他具體的微觀結構等內容。其二,是近年來通過數字巖心技術來進行射孔孔道損傷評價,其中,根據數字巖心技術做出的數字巖心模型有著類似于真實巖心的孔隙特性和組分特性,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試驗條件進而得到相應的數據。但此種評價方法本質上仍是數值模擬,其準確度受限于數字巖心軟件內置的理論方法,且需要進行大量的運算,導致所需的時間長且價格昂貴,綜合成本過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方法、裝置、計算設備以及計算機存儲介質。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方法,包括:
對目標砂巖靶進行微觀結構特征與孔滲物性分析,得到所述目標砂巖靶的原始微觀結構特征參數和原始孔滲物性參數;
在預設儲層條件下利用預設射孔彈針對目標砂巖靶進行射孔試驗,形成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
對所述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中的射孔孔道進行宏觀結構特征分析,得到所述射孔孔道的宏觀結構特征參數;
對所述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進行取樣,對樣本進行微觀結構特征與孔滲物性分析,并根據所述原始微觀結構特征參數和所述原始孔滲物性參數進行分析,得到所述目標砂巖靶的微觀結構特征參數變化分析結果和孔滲物性參數變化分析結果;
依據所述射孔孔道的宏觀結構特征參數、所述目標砂巖靶的微觀結構特征參數變化分析結果以及孔滲物性參數變化分析結果,得到多維度射孔損傷評價結果。
上述方案中,所述原始微觀結構特征參數至少包括:孔喉直徑、孔隙面積和面孔率;
所述原始孔滲物性參數至少包括:孔隙度和滲透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預設儲層條件包括:目標儲層的圍壓、孔隙壓力、井筒壓力以及儲層溫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對所述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中的射孔孔道進行宏觀結構特征分析,得到所述射孔孔道的宏觀結構特征參數進一步包括:
對所述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進行全尺寸掃描,分析所述試驗后的目標砂巖靶中的射孔孔道的宏觀結構特征,得到所述射孔孔道的宏觀結構特征參數;
其中,所述宏觀結構特征參數至少包括:孔道穿深、孔徑以及裂縫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75846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芯片背面金屬化方法
- 下一篇:交錯并聯拓撲結構、控制方法及AC/DC電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