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2D/2D片狀結構的Bi5 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630823.1 | 申請日: | 2023-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71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馮勝;花靖皓;范魯芳;汪海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7/06 | 分類號: | B01J27/06;B01J37/10;B01J37/34;C01B32/4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諾創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李楠 |
| 地址: | 21316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片狀 結構 bi base sub | ||
本發明屬于納米復合材料與環境材料制備及其光催化還原COsubgt;2/subgt;的技術領域,涉及2D/2D片狀結構的Bisubgt;5/subgt;Osubgt;7/subgt;Br/NiFe?LDH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復合材料中質量比為1:0.5?2的Bisubgt;5/subgt;Osubgt;7/subgt;Br與NiFe?LDH以納米片狀緊密結合,獲得方法包括:將NiFe?LDH納米片加入Bisubgt;5/subgt;Osubgt;7/subgt;Br納米片的水分散液,超聲均勻后室溫攪拌至二者充分吸附結合,再加入乙醇,均勻混合后加熱蒸干至粉末,加熱溫度至多70攝氏度,再烘箱烘干。本發明利用簡單的超聲輔助水熱法制備Bisubgt;5/subgt;Osubgt;7/subgt;Br/NiFe?LDH復合材料,形貌為平狀附著結構,該材料具有吸附和光催化性能高,穩定性好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納米復合材料與環境材料制備及其光催化還原CO2的技術領域,涉及2D/2D片狀結構的Bi5O7Br/NiFe-LDH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具體為基于水熱法制備2D/2D結構Bi5O7Br/NiFe-LDH復合材料以及其性能研究。
背景技術
將CO2光催化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材料,例如CO,CH4,CH3OH和HCOOH,被認為是消除過量的CO2的有效手段。然而,這種有前景的策略的實際應用往往受到電子-空穴對的復合和光生載流子的預期分離率的限制。BiOBr(BixOyBrz)具有開放的層狀晶體結構,有助于相關原子和軌道的極化,有效地提高了電子和空穴的分離率。然而,純BiOBr材料具有高復合率和低光生電荷轉移效率的缺點,這限制了它們在光催化反應中的應用。層狀雙氫氧化物(LDH)獨特的層狀結構和可變的層間陰離子嵌入,它引起了廣泛的考慮成功地將CO2還原為其他有價值的產品。LDHs是一類有機層狀材料,由帶正電的水蛭石狀主體層和大表面積的電荷平衡層間陰離子組成,這使其成為與催化劑或催化劑前體復合的優秀候選材料。中國專利文獻(公開號CN114985004A)公開了一種二維CdIn2S4/PDDA/二維NiFe-LDH光催化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但該復合材料主要是將二氧化碳還原為一氧化碳,甲烷獲得量較低,而且其存在復合材料制備較復雜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2D/2D片狀結構的Bi5O7Br/NiFe-LDH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所制得的光催化劑有效抑制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復合,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光催化活性,同時也具有大的比表面積,用于光催化還原CO2高效制備CH4。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2D/2D片狀結構的Bi5O7Br/NiFe-LDH復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還原CO2,包括Bi5O7Br納米片和緊密結合在Bi5O7Br納米片上的NiFe-LDH納米片,Bi5O7Br與NiFe-LDH的質量比為1:0.5-2。
進一步的,Bi5O7Br與NiFe-LDH的質量比為1:1。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2D/2D片狀結構的Bi5O7Br/NiFe-LDH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設定量的Bi5O7Br納米片分散在去離子水中,超聲形成均勻分散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63082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面向創新的需求交易驅動系統
- 下一篇:建筑施工數據采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