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管理方法和系統、車輛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96021.3 | 申請日: | 2023-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3947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7 |
| 發明(設計)人: | 曾鋒;孫曉春;馮曉芳;張興年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聯控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B60H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高夢夢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理 方法 系統 車輛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熱管理方法和系統、車輛及存儲介質。熱管理方法包括:接收溫控指令,其中溫控指令包括需求溫度;獲取冷卻液的當前溫度并與需求溫度進行比較;在當前溫度小于或等于需求溫度的情況下,開啟水泵并根據當前溫度確定冷卻液的流量值;根據需求溫度和冷卻液的流量值確定加熱器的工作模式。如此,本申請實施方式的熱管理方法可以同時根據冷卻液的溫度差值和流量控制加熱器的功率,可以在保證加熱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降低整個系統的功耗,使得工作更加穩定。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熱管理方法和系統、車輛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車輛空調乘員艙采暖、除霜或電池保溫都會使用到加熱器,一般熱管理系統選用的加熱器為風加熱和冷卻液液體加熱器兩種,控制該加熱器的方式一般為直接擋位或傳統功率控制,而為了滿足車內乘員倉舒適溫度的需求或滿足電池最佳工作溫度,往往選用的直接擋位控制或傳統開環功率控制,在實際標定和市場運用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整體的能耗較高或某種特殊工況下,容易出現產品失效故障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熱管理方法和系統、車輛及存儲介質。
本申請實施方式的熱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溫控指令,其中所述溫控指令包括需求溫度信息;
獲取冷卻液的當前溫度并與所述需求溫度進行比較;
在所述當前溫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溫度的情況下,開啟水泵并根據所述當前溫度確定冷卻液的流量值;
根據所述需求溫度和冷卻液的流量值確定加熱器的工作模式。
在本申請實施方式的熱管理方法中,熱管理方法包括:接收溫控指令,其中溫控指令包括需求溫度;獲取冷卻液的當前溫度并與需求溫度進行比較;在當前溫度小于或等于需求溫度的情況下,開啟水泵并根據當前溫度確定冷卻液的流量值;根據需求溫度和冷卻液的流量值確定加熱器的工作模式。如此,本申請實施方式的熱管理方法可以同時根據冷卻液的溫度差值和流量控制加熱器的功率,可以在保證加熱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降低整個系統的功耗,使得工作更加穩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熱管理方法還包括:
接收所述加熱器實時反饋信號;
根據所述反饋信號調節所述加熱器的功率。
如此,加熱器可以將檢測到的冷卻液的信息傳遞回車輛的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節加熱器的功率,以保證整個系統能夠穩定運行。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反饋信號調節所述加熱器的功率,包括:
在所述冷卻液處于預定溫度以下的情況下,根據通過所述水泵的流量設置所述加熱器的上限功率。
如此,在冷卻液的流量較小時可以當前流量設置加熱器的上限功率,進而可以控制加熱器的能耗實現節能的作用,同時避免對較小流量冷卻液加熱過度出現局部過熱的問題,提高了加熱器使用的安全性。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當前溫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溫度的情況下,開啟水泵并根據所述當前溫度確定冷卻液的流量值之前,還包括:
標定冷卻液溫度與流量并建立預定擬合函數。
如此,可以在實際使用前在管路增加流量計檢測流量并檢測冷卻液的溫度,也即是車輛的出廠前進行冷卻液溫度與流量的檢測和標定,并建立冷卻液溫度和流量的擬合函數,這樣可以將預定擬合函數作為水泵工作運行的需求目標水流量判斷來源,得出擬合流量值。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當前溫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需求溫度的情況下,開啟水泵并根據所述當前溫度確定冷卻液的流量值,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聯控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聯控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9602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裝飾用噴涂裝置
- 下一篇:改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