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及回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84747.5 | 申請日: | 2023-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766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陸樹友;左永偉;何西民;柴滿林;丁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銅冠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F27D9/00;F27D3/15 |
| 代理公司: | 銅陵市天成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強 |
| 地址: | 244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余熱 回收 工藝 裝置 | ||
1.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渣包緩冷:控制渣包從第一端進入緩強冷隧道,讓渣包整體緩冷預定時間;
S2、打孔散熱:待步驟S1中渣包緩冷結束后,控制中心沉孔棒下伸實現打通動作,打通熔渣最外層的薄渣層和中間軟渣層,在預定時間內重復數次打通動作;
S3、熱風循環:渣包在打孔散熱的同時,在渣包的兩側實現熱風自循環,同時收集水冷膜式壁內產生的蒸汽,實現熱量交換;
S4、快速水冷:待步驟S3中熱風循環完畢后,繼續控制渣包移動出緩強冷隧道,對渣包進行滴灌水冷,滴灌水從頂端中心區域進入,實現對渣包內已固化熔體的快速水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心沉孔棒下伸實現打通動作的過程中,控制中心沉孔棒按照預定速率朝著第一方向定向微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心沉孔棒下伸實現打通動作的過程中,控制冷卻氣流從氣流導孔處流出,氣流先完成對沉孔棒的冷卻,再側向四周射入軟渣層,使軟渣層成蜂窩狀,快速形成熱氣流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渣包移動的過程中,打開緩強冷隧道兩側的電動自吸門,使緩強冷隧道處于打開狀態;在渣包緩冷的過程中,關閉緩強冷隧道兩側的電動自吸門,使緩強冷隧道處于關閉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S1渣包緩冷中預定時間與步驟S2打孔散熱中預定時間成倍數關系。
6.一種熔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緩強冷隧道(100),其內壁設置有水冷膜式壁,所述水冷膜式壁截面為心形;
運輸裝置(200),設置于緩強冷隧道(100)底部位置,用于輸送裝載有熔渣的渣包(300)定向移動;
水汽發生裝置(400),與水冷膜式壁上下相連通用于持續向外輸送蒸汽;
沉孔裝置(500),設置于緩強冷隧道(100)中間位置的頂端,包括中心沉孔棒,其中通過中心沉孔棒朝著渣包(300)方向移動,以打通渣包(300)表面凝固的熔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輸裝置(200)包括用于承載渣包(300)的運輸小車以及用于承載運輸小車的承載軌道,所述緩強冷隧道(100)兩側設置有位于運輸裝置(200)外側的電動自吸門。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沉孔棒包括帶孔中心體(510)以及打孔主體(520),所述打孔主體(520)末端包括錐形坡面(521),所述帶孔中心體(510)的縮頸處側壁開有氣流導孔(511),所述帶孔中心體(510)與打孔主體(520)固定連接,所述緩強冷隧道(100)頂端設置有控制中心沉孔棒定向轉動的第一驅動裝置,所述緩強冷隧道(100)頂端設置有控制中心沉孔棒上下定向移動的第二驅動裝置(530)。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孔中心體(510)的軸徑小于打孔主體(520)的軸徑,所述帶孔中心體(510)與打孔主體(520)之間通過圓臺形的連接工件固定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熔渣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發生裝置(400)包括汽包(410),所述汽包(410)與水冷膜式壁頂端連通有上升管道(420),與水冷膜式壁底部聯箱連通有下降管道(430),所述汽包(410)頂端連通有蒸汽外送管道(4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銅冠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安徽銅冠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8474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