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目標感知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83076.0 | 申請日: | 2023-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464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韜;盧斌;梁健生;金寧;楊智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29 | 分類號: | H04W4/029;H04W24/08;H04B17/309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姜曉云 |
| 地址: | 510630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目標 感知 方法 裝置 設備 介質 程序 產品 | ||
本申請涉及一種目標感知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在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過程中,根據感知到的目標設備的移動信息獲取至少一個目標設備移動路徑上的第二基站,然后,向第二基站發送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執行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準備操作的感知業務提前指令。采用本方法能夠在目標設備進入第二基站的感知范圍內時及時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提升基站更換時的感知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目標感知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
背景技術
通信感知融合技術是當前通信行業的研究熱點,通信感知融合技術,也就是將通信和感知進行結合,廣泛應用于低空安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社會治理以及智慧醫療等各個領域。
目前對通信感知融合技術的研究和實現主要考慮的是單個基站內的感知效果,當被感知的目標在不同的基站間移動時,由于進行感知的基站發生了更換,可能會導致一段時間內存在感知盲區或者感知效果不佳的情況。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升基站更換時的感知效果的目標感知方法、裝置、設備、介質和程序產品。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目標感知方法,用于第一基站中,方法包括:在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過程中,根據感知到的目標設備的移動信息獲取至少一個第二基站,第二基站為目標設備移動路徑上的基站;向第二基站發送感知業務提前指令;其中,感知業務提前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執行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準備操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根據感知到的目標設備的移動信息獲取至少一個第二基站,包括:向核心網設備發送觸發信息,觸發信息攜帶移動信息;接收核心網設備基于觸發信息發送的基站指示信息,基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個第二基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向核心網設備發送觸發信息,包括:若根據移動信息確定目標設備與第一基站的距離大于預設距離閾值,則向核心網設備發送觸發信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向第二基站發送感知業務提前指令,包括:若第一基站對目標設備的感知結果滿足預設條件,則向第二基站發送感知業務提前指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感知結果包括移動信息和第一基站檢測到的目標設備的回波的信號質量,方法還包括:若根據移動信息確定目標設備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間的位置滿足預設位置條件,且,信號質量滿足預設質量條件,則確定感知結果滿足預設條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預設位置條件包括:目標設備和第一基站之間的距離與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間的距離的比值大于預設比值的條件;和/或,預設質量條件包括:信號質量差于預設信號質量閾值的條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準備操作包括:生成用于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指向波束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目標感知方法,用于核心網設備中,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發送的觸發信息,觸發信息攜帶第一基站感知到的目標設備的移動信息;根據移動信息確定至少一個第二基站,第二基站為目標設備移動路徑上的基站;向第一基站發送基站指示信息,基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個第二基站,第二基站用于供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發送感知業務提前指令,其中,感知業務提前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基站執行對目標設備進行感知的準備操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根據移動信息確定至少一個第二基站,包括:根據移動信息在目標設備的移動路徑上確定目標區域;根據目標區域中的基站確定至少一個第二基站。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移動信息包括目標設備的位置和目標設備的移動方向,根據移動信息在目標設備的移動路徑上確定目標區域,包括:以目標設備的位置為扇形圓心,以目標設備的移動方向為扇形中心線,確定目標扇形區域;將目標扇形區域作為目標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830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