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數據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73977.1 | 申請日: | 2023-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793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1 |
| 發明(設計)人: | 許丹;陳準;鄭陳達;宋少群;丁強;戴賽;李強;潘毅;崔暉;李博;張加力;李宇軒;胡曉靜;徐曉彤;閆翠會;門德月;周明逸;劉升;胡靜;路怡;燕京華;盛燦輝;張傳成;屈富敏;李哲;張瑞雯;黃國棟;韓彬;胡晨旭;楊曉楠;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N3/045 | 分類號: | G06N3/045;G06N3/0442;G06N3/08;G06Q50/06;G06Q10/06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張曉凱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數據 驅動 機組 組合 決策 方法 系統 設備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決策方法包括結合機組組合歷史樣本數據的特征,建立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利用訓練樣本對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進行訓練,訓練樣本包括日負荷、機組組合方案,日負荷與機組組合方案之間具有映射關系;在訓練后的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中輸入負荷數據,獲得機組組合方案的決策結果。本發明不研究機組組合的內在機理,而是基于深度學習方法,利用海量歷史決策數據訓練,直接構建已知輸入量和決策結果間的映射關系。因而,本發明在面對不同類型的機組組合問題時,適應性更高,有助于電力調度系統應對各種復雜因素和突發狀況的影響。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調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基于物理模型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往往是以機理研究為基礎,因而其建模、求解過程都較為復雜,研究周期較長,而且在面對不斷涌現的新問題時往往需要對模型或算法進行重構,在當今能源變革日新月異的背景下,這種決策方法的適應性不高。
深度學習起源于人工神經網絡,其模型通常由多層非線性運算單元組合而成。它將較低層的輸出作為更高一層的輸入,通過這種方式自動地從大量訓練數據中學習抽象的特征表示,以發現數據的分布式特征。2014年至今,深度學習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發展出了包括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CNN)、深度置信網絡(Deep?Belief?Network,DBN)、堆棧自編碼網絡(Stacked?Auto-Encoder,SAE)等在內的多種模型。由于以上幾種模型中,每層的節點相互獨立,適用于處理時序不相關數據,而對于日前機組組合這種和時間序列緊密相關的數據,上述模型并不適用。
與傳統神經網絡架構不同,RNN的每個神經元都可以按照數據的時序進行展開,即一組輸入序列當前的輸出與前一時刻的隱藏層輸出有關,因此被成功用于處理時序相關數據。但是,由于在面對序列較長的訓練數據時,RNN會出現梯度消失問題,而日前機組組合樣本數據的時間序列一般為96維,因此如果直接利用RNN構建機組組合輸入量和決策結果間的映射關系,精度方面難以保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系統、設備及介質,有助于實際電力調度系統應對各種復雜因素和突發狀況的影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有如下的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基于數據驅動的機組組合決策方法,包括:
結合機組組合歷史樣本數據的特征,建立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
利用訓練樣本對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進行訓練,訓練樣本包括日負荷、機組組合方案,日負荷與機組組合方案之間具有映射關系;
在訓練后的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中輸入負荷數據,獲得機組組合方案的決策結果。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的建立步驟包括:
根據長短時記憶網絡模型和門控循環單元,構建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
根據機組組合歷史樣本數據的特征,構建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中神經網絡模塊B的具體模型;
其中,所述機組組合深度學習模型采用多個循環式結構線性連接而成,一個循環式結構由多個相同的線性連接結構線性連接而成,一個循環式結構中線性連接結構的個數與時間序列的維度相關,線性連接結構為神經網絡模塊B。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神經網絡模塊B按照如下步驟建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7397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