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58644.1 | 申請日: | 2023-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961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孟凡希;孫廷軍;翟慎宏;譚慶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遠程本途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7/914 | 分類號: | C05F17/914;C05F3/06;C05F17/964;C05F17/6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寶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97 | 代理人: | 徐健 |
| 地址: | 2712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 發酵 | ||
1.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包括底盤、攪拌箱、進料機構、出料機構、暖風機,所述攪拌箱固定安裝于底盤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攪拌箱包括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右立板、攪拌腔內板、下底板和上頂板,所述攪拌腔內板為圓弧狀,攪拌腔內板同下底板固定連接,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左立板、攪拌腔內板和下底板,共同組成封閉的第一加熱腔,所述前立板、后立板、右立板、攪拌腔內板和下底板,共同組成封閉的第二加熱腔,所述前立板、后立板、攪拌腔內板和上頂板,共同組成封閉的攪拌腔;
所述暖風機產生的熱風進入第一加熱腔,通過第二暖風連接管進入第二加熱腔,通過第一暖風連接管進入攪拌腔,最后經過暖風出氣管排出;
所述上頂板上設置上頂板進料口,所述進料機構設置于攪拌箱頂部用于控制上頂板進料口開閉,所述下底板上設置下底板出料口,所述出料機構設置于攪拌箱底部用于控制下底板出料口開閉;
所述攪拌腔內設置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為對流混合攪拌結構,包括攪拌軸以及攪拌組件,所述攪拌軸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第二軸承支撐,攪拌軸連接位于攪拌箱外部的驅動電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頂板進料口處設有進料導向板,所述進料導向板上設置進料導向板導槽;
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進料電機,進料電機通過進料十字架連接進料絲杠,進料絲杠上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進料絲杠螺母,進料絲杠螺母上設有進料口封板,所述進料口封板與進料導向板導槽滑動配合,從而實現上頂板進料口的開閉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腔內板上設置與下底板出料口連通的攪拌腔內板出料口,所述下底板出料口處設有出料導向板,出料導向板上設有出料導向板導槽;
所述出料機構包括出料電機,出料電機通過出料十字架連接出料絲杠,出料絲杠上設有與其螺紋配合的出料絲杠螺母,出料絲杠螺母上設有出料口封板,所述出料口封板與出料導向板導槽滑動配合,從而實現下底板出料口的開閉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板上設置前立板第一加熱腔進氣口、前立板第二加熱腔出氣口以及前立板攪拌腔進氣口,所述后立板上設有后立板攪拌腔出氣口、后立板第一加熱腔出氣口以及后立板第二加熱腔進氣口;
所述前立板第一加熱腔進氣口通過暖風進氣管連接暖風機,所述第一暖風連接管兩端同前立板第二加熱腔出氣口、前立板攪拌腔進氣口連通,所述第二暖風連接管同后立板第一加熱腔出氣口、后立板第二加熱腔進氣口連通,所述后立板攪拌腔出氣口上連接暖風出氣管。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純電動廂式發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組件包括第一組第一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第一組第三葉片、第二組第一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第二組第三葉片,第一內螺帶、第二內螺帶、第一外螺帶和第二外螺帶,其中,
所述第一組第一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和第一組第三葉片,軸向按間隔相同,角度依次相差90°的螺旋方向同攪拌軸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組第一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和第二組第三葉片,軸向按間隔相同,角度依次相差90°的螺旋方向同攪拌軸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組第一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第一組第三葉片、第二組第一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和第二組第三葉片結構相同,第二組第一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和第二組第三葉片,分別同第一組第一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和第一組第三葉片以攪拌軸軸線為中心對稱設置;
所述第一內螺帶同第一組第一葉片的內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的內葉片和第一組第三葉片的內葉片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內螺帶同第二組第一葉片的內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的內葉片和第二組第三葉片的內葉片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外螺帶同第一組第一葉片的外葉片、第二組第二葉片的外葉片和第一組第三葉片的外葉片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外螺帶同第二組第一葉片的外葉片、第一組第二葉片的外葉片和第二組第三葉片的外葉片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遠程本途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遠程本途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5864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